棚里种菜,棚顶发电。种菜发电相得益彰,光伏大棚发的电除供棚内照明、灌溉、通风等使用外,多余的电全部卖给电网。光伏大棚的LED系统可在晚上利用白天发的电,延长光照时间,缩短蔬菜的生长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在青岛市即墨普东光伏大棚,光伏大棚顶上覆盖着一块块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一座大棚就相当于一个200千瓦的发
另一方面,光伏扶贫这一新型扶贫方式的兴起将助推分布式光伏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却不甚理想。在国家对光伏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后,各地为了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创新了许多实际有效的发展模式。如安徽合肥市光伏扶贫下乡工程。该市在去年将光伏应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光伏加扶贫这一创举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农村贫困问题以及屋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通过扶贫促进了光伏,同时,也通过发展光伏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这项举措实施后,光在农村贫困户的屋顶上面建光伏电站,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为农民找到了可持续增加收入的财路,也创新了扶贫手段,变过去的输血为现在的造血,找到了一条脱贫解困与发展光伏两全其美的好路子。
光伏扶贫,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有位扶贫专家说,没有哪个产业比分布式光伏更适合扶贫。从光伏产业角度看,实现光伏应用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拉动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光伏扶贫的项目首先是能够解决贫困户用电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增收,此外,这些扶贫光伏项目在农村地区就是一个示范,有可能带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是光伏下乡扶贫这一模式的起源地,最早先行试点是5家农户,赞助商是中南光电、阳光电源,他们都是合肥当地的企业,由他们出资和技术给每一家试点农户设计安装2.5千瓦小型家庭户用光伏电站,这样规模的光伏电站是比较适合每家每户的,从去年7月1日并网到今年7月底,5户家庭光伏电站运行良好,总发电量达到16600 度,其中13817度输入外部电网。
这样的成绩是让人满意的。对此,阳光电源电站事业部市场总监李琛有自己的明白账,以上述5户农户为例,按照每年3000度平均发电量且都上网来算,大概有3000元的年收入,25年后,就有累计7万元左右的收益。这样看来,确实是是个短平快项目。光伏下乡扶贫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对光伏产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推动作用。
还有,电力供应偏紧、保障不力依然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断电、限电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发展农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分布式光伏电站对于保障农村电力供应,促进和保障农民电力消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农村生态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光伏扶贫对于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而言,也是走出了很务实的一步。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正在探讨光伏扶贫的具体操作办法,以期在全国示范推广。随着各项政策的积极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将会全面铺开,农民用自身屋顶资源、空闲土地、农业设施等建设光伏电站的积极性将会大幅提高。
作者: 来源:Solarzoom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