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里种菜,棚顶发电。种菜发电相得益彰,光伏大棚发的电除供棚内照明、灌溉、通风等使用外,多余的电全部卖给电网。光伏大棚的LED系统可在晚上利用白天发的电,延长光照时间,缩短蔬菜的生长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在青岛市即墨普东光伏大棚,光伏大棚顶上覆盖着一块块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一座大棚就相当于一个200千瓦的发
再次,电网技术及投入也是个不小的麻烦事。在农村地区首要问题是电网结构,相对来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电网是比较落后的,居住点也是分散的,相互间隔也比较大,这无疑也将增加电网改造的难度和投入。虽然说我国电网改造特别是农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不少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电网输入能力不足导致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依然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所以,农网改造的成效影响着未来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没有农网这个坚强后盾,光伏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为此,农网改造有序推进是根本,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电网改造可以村镇为单元进行,可以微网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尽量消纳在本地,这样在节省电网改造投资的基础上,达到电力供应的最大化。再说,有着种种弊端的农村单户分布式光伏也必定要走消化在本地的途径,在电站小容量、不稳定,加上不一致的发用电时间、家庭自身消纳不足等问题,也必然要求小型储能系统的出现,如果通过小型储能系统来调节电力的输出,那就会解决一系列问题。
最后,农村选择光伏发电模式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农村市场比较分散,个体量小,气候、地形等自然资源条件复杂,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所面临的问题将比较复杂,维护成本也较高,这对农村光伏市场的发展也将是一大挑战。农村选择光伏发电模式的问题。是采用余电上网模式,还是全部上网亦或完全自发自用模式?一般来说,生活用电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用电,而且一般晚上是用电高峰,这与光伏发电基本在白天是相反的。因此,用电高峰与发电高峰是错开的,采用何种模式对电网的要求和储能的需求将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对技术要求和资金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可能影响到光伏电持续性的因素仍在,如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新型城镇化建设、搬迁、危房改造等。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规避风险,如在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需要融资的项目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审查手段。
当然,促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关键还是国家政策,这是当前最最关键不能忽视的。从政策机制,捋顺市场秩序着手,如何尽早制定一套完善的农村光伏发展政策机制,以保障农民及相关参与者的利益,确保健康有序的发展农村光伏市场才是最关键的。启动农村光伏市场,机制、政策是根本,如果不进行完善和改革,那么不合理的机制就会阻碍其发展,那么规划的再好也是画饼充饥,说的的再动听也是无用的,在推进农村光伏发展上也是缺乏动力和方向的,更不会让我国目前的光伏产业发展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国家政策机制是当务之急!
作者: 来源:Solarzoom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