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世界光伏大会本周末移师北京,精彩不容错过!

2014-11-24 15:23:29 太阳能发电网
这是正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光伏大会(WCPEC-6)的“精华版”,是一场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十多家地方光伏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外光伏技术精英的高端对话,你不容错过! 本周末(11
  ThomasStetz,2008年毕业于Darmstadt应用科学大学工业工程专业,2009年获得Kassel大学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硕士学位。2013凭借“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并网过程中的自主电压控制策略”获得Kassel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目前,Thomas Stetz先生担任德国Fraunhofer IWES“Operation and Planning/Hybrid Grid”研究组负责人以及IEAPVPS Task14的Subtask 2“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组长。他将为大家带来Task14的最新工作进展以及高渗透率光伏系统在分布式并网问题上的研究。
  王一波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十二五”863项目总体组专家,国际能源署光伏系统计划任务十四专家。研究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和微电网,主要从事光伏发电系统及微电网的系统设计技术、控制/逆变设备技术、系统级控制和保护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10兆瓦级水/光/储互补微电网、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影响、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实施了青海玉树水/光/储互补微网示范工程、浙江海宁20兆瓦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他的发言题目为高密度分布式光伏系统若干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将深入介绍并网稳定控制、电能质量调节、系统安全保护、能量管理四方面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研究进展,并对浙江海宁总容量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统进行案例分析。
  魏晓明博士,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农业部农业设施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农业部青联委员。一直从事温室精准化设计理论、温室园艺技术效果评价及标准化、光伏温室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言题目为光伏温室设计方法研究和案例分析,发言摘要:光伏温室技术是采用光伏组件作为温室采光面覆盖材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的玻璃、农膜、聚碳酸酯板等覆盖材料,所产电能供温室生产使用。由于具有太阳能发电与温室生产一体化、减少生产能耗等优点,该技术在国内外设施园艺行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报告将从光伏温室出现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问题、基于作物需求的采光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TjerkReijenga,荷兰建筑师协会BNA、荷兰绿色建筑委员会DGBC和国际太阳能协会ISES的成员。Tjerk Reijenga先生专攻可持续建筑和住宅领域,设计理念和目标是设计更多的“可持续建筑”,而不仅仅是采用技术方案简单解决建筑问题。他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累计已达2兆瓦。此次大会Tjerk Reijenga先生将正式宣布启动IEA PVPS Task 15:光伏建筑一体化。
  王成山,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配电网系统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内100多个城市的上千项实际工程中,敬请期待他的发言东部城镇社区智能微电网技术及案例分析。
  杨子龙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研究部从事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研究,他的演讲题目为西部新型农村社区智能微网技术及案例分析。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西部地区能源基础落后,在城镇化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网是解决西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能源电力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用户多元能量需求与多种可再生能源的规划设计、可再生能源的高能效利用等问题,选取青海兔儿干新型农村社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大/多小/多分散”式的新型农村社区智能微网,使可再生能源满足基本满足当地用能需求,促进西部农村地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


作者: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