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作为目前光伏市场的绝对主流,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目前正处于痛苦的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中。反观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术的薄膜,在以汉能集团为代表的行业先驱的带领下,正悄然兴起。针对光伏发电前景、薄膜是否会取代晶硅主宰未来光伏产业、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
问: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汉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在您看来薄膜发电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转型发展有何意义? 答:在我看来,大力发展薄膜发电产业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将会形成国民经济的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与太阳能薄膜有关的就有5个。
首先,薄膜发电产业链长,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直接带动玻璃、钢铁、塑料、物流等85个相关产业,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其次,发展薄膜发电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事业和转型升级步伐。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为例,直接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间接市场规模达30万亿元,相当于我国汽车市场的3-5倍,将直接减少十多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发展薄膜发电将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问:晶硅电池与薄膜电池各有哪些优劣势?晶硅电池与薄膜电池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后者是否会取代前者主宰我国光伏产业? 答: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薄膜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它是真正的无污染、零排放,而晶硅多少还有点争议;第二、薄膜电池具有柔性、轻质的特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户用发电、柔性屋顶、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特种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相比晶硅电池应用范围更广。此外,薄膜还在温度系数、弱光发电方面有明显优势。
关于薄膜和晶硅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它们是兄弟关系,共同的对手都是传统化石能源。从市场来看,薄膜和晶硅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晶硅在工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大型地面电站,而薄膜主要是民用方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两者都将共存。
但是,我认为将来总的方向一定是走向民用化,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将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实现我国太阳能产业从晶硅到薄膜的战略升级,保持我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快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意义重大。
问:汉能是太阳能薄膜领域的领头羊,为了推动技术创新,汉能收购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如何将这些技术转换成商业化生产?后续的创新怎么保障? 答:汉能崇尚技术创新,先于市场判断出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未来总趋势。基于这一战略判断,汉能利用全球太阳能产业步入调整期这一时机,实施了核心技术的“全球技术整合战略”,抢占世界太阳能技术最前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2012-2014年期间,“逆势”完成了对德国、美国等4家公司的跨国并购。
并购后,这四家公司纳入统筹运营管理,原有的技术、专利壁垒被打破。由集团光伏产业技术委员会总体把控,推进四家公司的研发工作及效率提升;每季度召开技术路线工作会,为所有研发项目排列优先级。继续保留了各海外公司原有的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同时凭借国内已有的优秀技术团队,积极与国外公司开展联合研发项目,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各公司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铜铟镓硒(CIGS)技术国内落地和设备国产化,努力带动国内薄膜光伏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在国内落地,新的产业基地正在建设并将逐步投产,成本也将有效降低,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平价上网的目标。
作者:陈文仙 盛勤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