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股份多元化折戟:败走光伏 变卖资产

2014-12-03 10:29:16 太阳能发电网
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这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近日,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002083,SZ)因连年亏损、盈利无望而变卖旗下所有光伏资产。昔日的“毛巾大王”用6年的时间、以8亿投资为代价,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注脚。  困境下的转型  

  2008年5月,中纺协曾在孚日集团召集困境中的全国家纺企业开会,研讨对策、向政府建言,记者旁听了会议。会上,全国各地家纺老板纷纷垂头丧气、抱怨连连,孙日贵却信心满满宣读着转型规划——从2009年开始,孚日集团将停止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下一步企业将集中精力做大光伏产业,尽快实现由传统纺织向高新能源产业的转型。
  会后,孙日贵特意引领着同行们参观了刚刚上马的光伏生产线宣布。尽管有家纺老板在参观后表示疑虑,从纺织到光伏、多元化尺度太大,但孚日集团不为所动、为光伏产业勾画了宏大的蓝图——项目总产能240MW,总投资60亿元,一期工程60MW投资15亿,其中设备投资11175万欧元(约12亿人民币)。而240MW已相当于无锡尚德在2006年、施正荣当选首富时的规模。
  折戟光伏
  最初,在孙日贵看来,孚日集团转型光伏有着诸多的优势。公司购买了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仅需150名员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解脱出来”的初衷;避开了原料高耗能、高成本的多晶硅,选择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CIS薄膜电池,按照当时多晶硅近500美元/千克价格,即使跌去一半,企业仍有利润;德国合资方又是全球500强企业,负责包销、市场无忧……
  事实上,孚日集团转型光伏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2009 年度埃孚光伏实现销售收入16813.34万元,净利润415.97万元;2010年,埃孚光伏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净利润1745万元。“当时,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市场对于光伏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但却远远赶不上国内产能疯狂膨胀的速度。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全球光伏供需市场就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孚日股份(002083,SZ)董秘张萌回忆道,光伏产业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国内企业为争抢市场不惜杀价血拼,产品利润大幅下滑。
  根据孚日股份年报显示,2011年度,埃孚光伏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53%,但净利润却仅有15.7万元。
  2012年,光伏市场发生了在张萌看来是“极为恐怖”的一幕。2008年,多晶硅价格最高曾达到近500美元/千克,这时却暴跌至20多美元/千克,重挫95%。创造财富神话的无锡尚德巨亏近5亿美元,中国整个光伏产业几近“垂死”的边缘。
  雪上加霜的是,负责包销的德国博世公司因亏损太大、仅2011年就亏损了2038万欧元,终止了与孚日集团的合作。此时此刻,“毛巾大王”的转型面临着一无利润、二无市场、三无希望的空前困境,当初的优势荡然消失。2012年,企业只好收缩投资,大面积裁员,同时计提了总额约为2.3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困境之下,孚日股份只好求助当地政府、申请支持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12月,该公司获得了高密市政府给予的1亿元财政资金补贴,相比于市场暴跌带来巨大漏洞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中信建投一位分析师指出,六七年前,纺织行业曾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除了孚日集团,原本以毛纺为主业的江苏阳光、以服装为主业的杉杉集团都曾向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军。但随着国内产能的激增、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没有技术积累、核心竞争力,只想来淘金的企业早已陷入困境。“毛巾大王”以光伏拯救家纺的转型之路以失败告终,如今反倒是家纺产业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孚日股份董秘张萌表示,光伏亏损将减少公司2014年度净利润约为1.7亿元,尽管会拉低整体业绩,但预计应该不会亏损。家纺产品在国外属于快速消费品,近年来市场相对稳定,目前公司已经放弃了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争取把主业家纺做大做强。

作者:种昂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