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市值冲上800亿港元 围绕薄膜光伏展开战略布局

2014-12-04 09:28:03 太阳能发电网
   自11月20日每股价格站上1.92港元起,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便达到了800亿港元。   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单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为61.43亿美元,约合476亿港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亿美元)、FirstSolar(51.15亿美元)……相比

  能否仰仗薄膜柔性取胜?
  其实,除了象征着从设备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发电”,更名后的“汉能薄膜发电”中还有一个关键词,那便是“薄膜”。其不仅是汉能标新立异之所在,更是维系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市值、市盈率的动力源泉。
  汉能先后收购了德国太阳能公司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美国MiaSole以及Global Solar Energy。至此,算上原有的铂阳精工,汉能已具备了硅基薄膜、铜铟镓硒等多种技术路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
  可以说,从传统光伏应用市场到如今正在筹备的产品开发集团,汉能的一切战略、布局,无不围绕“薄膜”展开。
  所谓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对硅基薄膜、碲化镉、铜铟镓硒、砷化镓等技术路线的统称。与现如今占据着主流地位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电池的特点是可以使用玻璃、石墨等不同材料当基板来制造,而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微米。
  而尽管业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晶硅和薄膜两个技术路线不是对手,是兄弟,它们一致的敌人是传统能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诸多领域,它们之间的角逐仍不可避免。
  “公允地说,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比如从地面电站建设角度来看,在相等的装机容量要求下,单晶硅、多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则由于光电转化率低,需要更大的面积。”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博士向记者介绍。
  “但由于薄膜电池,特别是铜铟镓硒电池具有更好的弱旋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优势则更为突出。”陈颉向记者透露了其在意大利的一组实验数据:在单晶硅的电池效率为18%、非晶硅和铜铟镓硒(均属薄膜类)分别为7%、12.5%的基础上,进行同环境、同规模,为期一年的实验所得数据显示,单晶硅年发电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铜铟镓硒则为1.37度/瓦。
  除此以外,由于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微米,及其可以不同材料做基板,这令薄膜电池具有了轻便、柔性化的特点。而相比之下,国内直径为5英寸、6英寸的晶体硅片厚度还没有突破100微米(过于薄的硅片会使之极其易碎,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
  “与在地面电站上的比拼不同,现阶段,薄膜电池在分布式,特别是BIPV领域具有了一定优势。这其中,既有薄膜电池更为轻柔的原因(符合国内房屋承重水平,符合特型建筑要求),也有屋顶弱化了此前地面电站中土地占总投资权重的原因。”陈颉进一步介绍,“不过,如果未来晶硅电池可以将自身重量降低25%,那么,其便具备了与薄膜竞争的能力。但在柔性化上,薄膜的优势则仍然突出”。
  分布式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BIPV是分布式光伏的细分领域),由陈颉主导的一项研究预测,202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0亿元-400亿元。而这无疑是汉能BIPV等事业部梦寐以求的“蛋糕”。
  除了BIPV,曾有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具备柔性特点的薄膜电池,在设计上它可以根据车顶的流线及特形需求变化、弯曲。同时,在重量上,柔性薄膜电池每平米仅重3.5公斤,单层玻璃的薄膜电池也只有10公斤/平方米,晶硅则要达到15公斤/平方米,加之薄膜还具有晶硅所不具备透光、多色(符合汽车美观要求)等特性,也使薄膜成为光伏与汽车跨界融合的最佳选择”。


作者:于 南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