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各上市企业相继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我国光伏制造上市企业在经历了欧美“双反”、欧洲市场需求走低的双重打击后,第三季度表现优异。记者以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晶科、昱辉、英利六家上市公司为例,对第三季度财报情况作出分析。财报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除去昱辉,其余五家上市公司组件出货量
全产业链并非唯一选择 财报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阿特斯实现净利润1.04亿美元,成为最赚钱的企业,毛利率达到22.9%。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依次实现了净利润4570万美元、1060万美元、2530万美元的理想业绩。恰逢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一方面有企业赚的钵满盆满,一方面有企业被庞大的产业布局所累难脱困境。第三季度,英利实现毛利润1.15亿美元,虽然毛利润环比增长了32.7%,但仍难摆脱亏损困境。第三季度,英利净亏损2000万美元。
孟宪淦对记者表示:“过去我国的制造业包括光伏都是靠规模效应取胜。今后转向以技术效益、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谋发展的思路势在必行。”对于技术为先的经营理念,各企业早已深谙此道。10月份,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太阳能产品制造商之一,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研发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再次创造了全球新纪录。单晶硅转换的成绩单也被天合、英利、阿特斯不断刷新,20%以上的单晶硅转换效率持续向前迈进。
孟宪淦对记者表示:“企业的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更包含了管理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根据自身的优点和特长,不搞雷同,谋求差异化发展。阿特斯的稳健表现,正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突破了管理与决策的创新。”面对市场向好的发展良机,企业各自施展绝技,以立于不败之地。据了解,第三季度阿特斯的营业收入中系统和解决方案业务的占比达到了53.8%。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第三季度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和规模化优势。特别是加拿大的项目业务将为公司带来强劲利润。”光伏行业从来不缺乏产融协同的惊人之举。11月30日,保利协鑫宣布以80亿人民币的价格剥离了其7座硅片生产基地。据记者了解,此次出售保利协鑫减债165亿港币,获得101亿港币(约合80亿人民币)现金主要用于归还贷款,将净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6月30日的146%大幅降到38.8%。
业界人士对于保利协鑫此次的瘦身之举大为称赞。孟宪淦表示:“保利协鑫剥离硅片业务,集中做多晶硅是非常明智的。企业在某一领域做到世界最优、竞争力最强。”据记者了解,通过剥离硅片业务,保利协鑫将更专注于多晶硅生产,轻装上阵扩大硅烷流化床新技术,2015年少量投入6.5万吨改良西门子项目去瓶颈技术改造提升,完成2.5万吨硅烷流化床项目,总体形成10万吨低成本高品质多晶硅制造能力。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对记者表示:“光伏产业发展到今天,企业一定要有新思路,构建专业化平台做精做强,通过产融协同形成联动。”吕锦标对企业发展更是给出中肯建议:“企业集中资源在产业链中,选取一个环节突破,做精做优,如有能力上下延伸,确保做一个精一个。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确立不同的商业模式,专业化分工,通过不同环节之间的强强联手,形成强势叠加,而不是此消彼长,顾此失彼,资源分散。”
作者:赵汀 来源:中电新闻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