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亟须商业化 期待本地化

2014-12-18 16:08:48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十三五” 中国的投资者,已经习惯间接融资的模式,而直接融资模式缺乏回报前景预计,因此,在“十三五”调整光伏补贴模式方向的同时,更需要对外来模式进行本土化的转变。 2014年8月,发展前景一直不甚明朗的光伏行业出现转机

  光伏“十三五”
  中国的投资者,已经习惯间接融资的模式,而直接融资模式缺乏回报前景预计,因此,在“十三五”调整光伏补贴模式方向的同时,更需要对外来模式进行本土化的转变。
  2014年8月,发展前景一直不甚明朗的光伏行业出现转机,先是在4日,破解分布式难题的“嘉兴模式”见诸各大媒体。1天后,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讲话公开,明确提出“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等多个目标。
  尽管在量化目标方面争议较大,但可以发现,目标的内涵已经偏重于市场机制的形成,因此,这将催生出更多本土化的盈利模式同样,现有光伏企业也会面临新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方向。
  商业模式亟须落地
  与其它目标相比,“实现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无疑最受业内关注。因为电价相当,意味着光伏发电现有补贴或将减少甚至取消,其更深层含义在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光伏发电的成本将降低,商业模式将更趋成熟。但现实是,目前主推的分布式光伏,在商业模式方面始终没有显著进展。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2014年年初确定全年光伏装机容量时,最初的光伏电站目标是600万千瓦,但据称,因为不少企业出来呼吁增加电站容量,这一目标后来提高到800万千瓦。企业如此强烈要求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明显成熟于分布式光伏。
  所以,“十三五”要实现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等市场化转型,亟需更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过去,国内对于光伏发电商业模式的探索,一般以德国补贴模式为模板,也就是其在2001年开始实施的“上网电价”法,以及在2012年4月推出的新上网电价补贴。德国模式的特点在于,先期补贴、逐月递减,以倒逼成本降低。可以说,在2013年前,这种模式大大拉动了德国国内光伏市场,使其光伏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2014年前六个月,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100万千瓦,同比减少43.5%,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德国政府的补贴金额大幅减少,让诸多项目缺失了先期补贴,光伏市场顿时陷入困境。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光伏市场却如火如荼。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光伏新增装机较去年同期增长达66.5%。这也和其选择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
  美国同样也是对光伏市场进行补贴,但不同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美国是建成后进行减税补贴,政府在先期没有投入,但给予建设者承诺。一旦完成光伏建设,将有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这样做,政府无需增加当期的财政支出以提供补贴,但减税的承诺无疑又会增厚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和投资回报,自然会激发投资者的热情。
  当然,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模式,与美国金融市场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美国政府行为受到参众两院的严格监督,总统很难说服国会,先期拿出一大笔钱进行补贴,政府无需增加当期的财政支出以提供补贴,但减税的承诺无疑又会增厚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和投资回报,自然会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企业可以通过VC、PE,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也有助于投资者在前期看到明确的未来收益。
  较之于德国模式,美国模式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对中国有着特别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在银行融资难以获得的当下。其实,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尝试,比如2014年年初,招商局旗下联合光伏发布的光伏电站众筹计划,在短短3个月内,预约金额达到1060万元。
  而遗憾的是,此次众筹就像昙花一现,此后类似的尝试就很少出现。除了众筹形式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因为中国能源投资市场存在自身特点——中国的间接融资规模远大于直接融资,由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很多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就有些水土不服了。
  因此,在“十三五”调整光伏补贴模式方向的同时,更需要对外来模式进行本土化的转变。


作者:万军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