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跨区域碳交易破冰

2014-12-26 11:19:09 太阳能发电网
  作为先期试点,承德市6家水泥企业将率先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业内关注良久的跨区域碳交易终于迎来破冰之举。  1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一年来,已基本建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顺利完成第一个年度的履约工作。自开市日至2014年12月17日,北京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724笔,成交额1.05亿元,成交均价59.59元/吨。京冀两地开展跨区碳交易试点后,意味着两地的市场交易主体可自由买卖碳排放配额和经审定的碳减排量,并用于履约。
  北京环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所交易碳配额除源于本地外,将允许企业使用河北省承德市的碳排放配额。
  “创建跨区域统一的碳市场,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协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这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苏明山表示。他透露,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两地的控排系数也将有所区别。目前,跨区域市场中需进行碳排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门槛”正在研究过程中。
  宋立民表示,京冀两地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同,开展跨区域交易,承德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挖掘减排潜力,出售富余配额和碳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获得收益,实现横向的生态补偿。
  洪继元称,为做好跨区域市场调节工作,北京市在依据碳排放权交易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实施配额拍卖或回购时,将综合考虑京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河北省和承德市共同协商后推进。
  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探路
  自去年七个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碳交易规模快速扩张,但是,碳交易市场中的弊端也随之开始显现,地区间碳交易封闭,配额不流通,削弱了碳交易的市场化减排作用,与当前全球成熟的碳交易的开放理念相背离。
  在业内看来,目前京津冀乃至全国实现区域碳交易的难点主要在于交易总量的设定和配额的分配。由于巨大利益驱使,企业违规排放、排放数据不真实等情况屡禁不止。此外,配额分配方法涉及各行业的切身利益,以及地方、企业间利益博弈。
  赛迪智库高级分析师赫荣亮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碳交易,首要任务是实现京津冀碳配额地区间流通,建立碳配额区域间流通机制。而京津冀碳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开展碳交易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减排降耗,而不是为了市场活跃,否则将本末倒置。所以,要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重、碳排放量高特点,借力碳汇,发挥其减排固碳的环境改善作用。”赫荣亮表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则建议,政府应加强碳市场运行的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市场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管理细则。另外,对于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并按时履约的排放单位,在安排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财政性专项资金时将给予优先支持,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据了解,待北京与承德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熟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洪继元表示,今后,北京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将向更多地区开放,不仅是已经签订跨区域合作研究的华北六省市,也有可能会吸引其他区域的企业参与到北京市跨区域交易中来。

作者:张子瑞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