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时下,新能源的发展正如火如荼。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让国家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也让公众对于新能源寄予厚望。但是,这些新能源要为公众所利用,仍须转换成电能。正因如此,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日前召开的“第
技术障碍须克服 不过,在专家看来,智能电网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玮认为,电网企业把新能源的发展当作一次机遇,但在具体技术处理上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弃风问题,从全国来看,风电的比重只占6%,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峰值电源装机超过20%,比重较大,要联入电网非常困难。这就在考验电网的调节能力。”
他指出,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需要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等。未来目标最终是实现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这就导致很多技术性难题。因为原来在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之前,电流的流向很简单,如同水坝一样从上到下传输,但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电流的流向变了,这对电网控制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利益的平衡问题。不仅是电网投资跟电源(新能源)投资之间需要平衡,还有不同投资主体跟电源之间的利益也需要平衡。”张玮说。
亟须顶层设计 除技术难题外,专家指出,未来智能电网建设亟须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在发展中积极探索新模式。
张玮指出,未来的智能电网,首先要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国内地区之间乃至与周边国家的联网。其次,要实现高度智能化,达到即插即用。此外,还要实现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广泛互联,因为很多能源最终都需要转变成电力,即电力是能源资源配置的平台。
“未来电网也需要实现开放互动,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和消费者的沟通层面。而电网公司希望电网的发展跟互联网的发展能相互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移动终端的采用,加大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力度。”张玮说。
韩文科表示,未来的电网不仅要实现互联互通,还需要在经营上有更多灵活性。“我国离不开一个大的电网,但到底电网怎么经营、采取什么模式、如何尽可能减少垄断,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仍需要探索。”
韩文科还认为,未来的电网既要足够大,又要更加小,因为可能会发展出很多微电网。目前很多钢铁企业能自主发电,但也需要电网给它提供备份。所以智能电网必须非常灵活,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智能电网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可能再过十年,十五年,我们再谈起来,就不是这个概念。但互联互通与灵活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这是新一轮能源革命所驱动的。”韩文科最后表示。
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