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4日凌晨,在延期32个小时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终于在秘鲁首都利马宣告闭幕。 最终,各方达成了被称作“利马气候行动倡议”的决议,要求各个国家或地区明年初递交各自应对全球变暖的计划,并以此作为明年巴黎气
试点碳市场运行平稳 自2013年6月以来,全国陆续启动了七个碳交易试点,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包含了全部四个直辖市、两个省份及一个计划单列市深圳。这七个试点根据不同的规则,总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涵盖数十个不同行业,每年发放的配额总量约12亿吨。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总结,初步形成了全面完整的碳交易试点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由强度目标转换成绝对总量控制目标的、覆盖部分经济部门的“上限-交易(Cap-Trade)”交易和政策体系,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能力。
同时,各试点省市均通过场内交易完成了碳定价, 截至2014年10月底, 7个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共交易137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配额拍卖合计成交量1521万吨,共获得拍卖收入7.6亿元人民币。
今年,深圳、上海、广东、北京、天津五个碳市场均在6-7月份完成了首次履约,即企业按照实际排放情况上缴配额。其中,上海191家企业实现了100%完成履约,其余试点地区的履约率也均在96%以上,试点履约率平均达到98%左右,体现纳入企业对碳交易的了解和认同已经加强。
在2013年配额的履约周期内,深圳和上海的总成交量均超过了150万吨,深圳的交易额更是里程碑式的超过了1亿元。从交易价格上看,各市场的价格均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价格大幅下跌或上升的局面。
同时,也在不断拓展对碳市场功能的理解以及对企业的组织能力。
例如,广东引入有偿分配制度,并在首年履约时要求企业有偿购买3%。这一方法在初期受到了许多质疑,但也提供了国内唯一的配额有偿分配经验。而目前广东省政府也在计划将配额竞价募集到的6亿元用于筹建区域性碳基金——广东省低碳发展基金。这一思路突破了试点的常规模式,在交易之外建立了新的碳金融机制,将具有较大示范作用。
同时,深圳和湖北也在不断地进行碳金融创新突破,在碳债券、碳基金、碳配额托管、碳资产质押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做出许多“国内首单”。此外,深圳还计划将交通纳入到碳交易体系中,将成为国内又一先行经验。
北京近期在探索区域碳交易连接方面实现了突破,建立了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则稳健地开展了第二阶段的碳交易制度设计,以建立更加长远的碳市场预期。天津和重庆也在积极筹备下一履约期的工作安排,以更好的为本地区低碳发展服务。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这七个试点各自设立了不同的规则和方法,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有较大不同,为将来的全国市场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
作者:张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