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深圳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拉开新一轮电改大幕,至关重要。 电力改革进入深水区之时,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电改方面首先破题。 2014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国新一轮输配
电网公司不仅获得了(自定价)丰厚存量利润,而且获得了(发改委定价)超额增量利润。在国家发改委上调电价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利润尽可能让渡给电网公司。如2011年11月30日调价时就将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分别上调了每千瓦时3分和2.5分,电网公司坐地就可轻松获得高达20%的利润增量。
这种买卖电力的价差暴利,早已远远大于国内银行企业坐吃高额存贷差的利润,更远高于人们普遍认为三桶油所能获得的垄断“暴利”,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业制造业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80%。电网公司如此高的毛收入率已经真真切切地打击到了中国制造业,同时造成煤炭与发电企业因价格产生矛盾,倒逼煤电联营将煤炭资源资产租金在两类企业内部进行产业内的价格转移,分食本属全民所有的资产。更为重要的是,高于居民用电价格近1倍的工业用电价格,事实上是通过工业产品将高电价转嫁给了国民。从某种意义上讲,电网公司是在对全体国民隐形“征税”,滋养着电网这个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供养着中国实体企业中最牛的打工皇帝—年收入10万人民币的抄表工。
它山之石能否攻玉? 要想解决中国的电改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由于电力是现代工业和社会文明的动力,所以,世界各国的电改都是顶层设计。只有电网高效、安全、成本透明和非暴利,才能保证上下游的发电、配售电的价格信号不被屏蔽,才能让上下游各类型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风险规避。
以美国为例,能源部专管规划,能源监管委员会中的一半为电力监管。从中央和地方看,美国国家层面的监管机构是定大的方向和标准,州立能源监管机构管理具体事务比较多,包括能源监管和公共事务监管。监管机构只向市场负责,而不是政府。从市场结构看,上游发电完全放开,实行充分竞争;在中游电网,按规则核定成本并尽可能使其透明,最大限度削薄其垄断利润;在下游配售,完全市场化。一旦发现市场存在垄断等降低市场运行效率的问题,监管机构会随时进行纠正。
为了保证市场自由竞争和市场效率,芝加哥交易所集团提供了260多个常年挂牌交易的电力期货等衍生金融交易工具,并与场外市场(OTC)使用的众多金融衍生交易工具共同为电力市场每个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终端用户提供避险和保值操作的便利甚至是牟利机会,通过大量竞价和交易所计算机撮合,实现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惠及美国整个社会。
在美国,工业用电价约折合人民币每千瓦时0.435元,远低于广东的入网电价,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再工业化提供了能源成本上的优势保障。由于中国国内电网的垄断,已经让中国高端制造业直接输在能源的起跑线上。
在欧洲大陆,新能源发展迅速,风电和光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平衡消纳。因此,欧洲输电联盟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运行规程协调电网规划和运行,确保了欧洲大陆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安全可靠运营。欧洲的电力行业经过市场化改革后,电力不再是特殊商品,而是可以自由交易买卖的普通商品,确保了欧洲绿色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深圳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最大亮点,就是按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监管电网企业收入,加强对电网企业成本的约束,同时引入激励性机制促使企业提高效率。
作者:冯跃威 来源:《国企》杂志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