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折腾”的团支部书记
凌志敏还清晰地记得,当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传来时,他和复旦大学的同学们从学校走了差不多十公里到外滩。那一夜,他们彻夜狂欢。
对于微信同学群里至今仍被称为“老书记”的凌志敏来说,这只是他在复旦上学期间策划组织的“折腾”之一。
到了鲁汶大学,作为中国留学生主席,凌志敏仍不忘“折腾”本色。至今还让不少同学津津乐道的,正是他组织的那次影响广泛的“中国文化周”活动。
当时,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同学的眼里,除了学习好以外,其他方面都很土。而一些中国留学生自己,则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文化自卑感。
为了改变这种刻板形象,让老外看看中国学生的另外一面,既不擅长唱歌也不擅长跳舞的凌志敏,决定组织一次中国文化周宣传活动,包括中国食品、民族服装展示、文艺表演等。其中的核心,是一场三小时的中国文艺节目表演。
在凌志敏的发动下,中国留学生广泛联络了当地的华人华侨、中国文化社、留学生、中国大使馆等。活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特别是文艺表演,甚至连比利时王子也被吸引前来观看。
凌志敏“折腾”的下一站,则是硅谷的企业界,这里显然有更大的空间。
硅谷不仅是微电子人向往的圣地,对凌志敏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生生不息的创新,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吸附着他那颗年轻躁动的心。
进入AMD公司时,这位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却主动选择了到芯片生产车间做一名职位很低的一线工程师。公司的四个模块车间,他每三个月一轮换,一年下来,刚好每个车间都待了三个月。
与一般的一线工程师不同,除了测试和记录硅片各项数据的日常工作,凌志敏主动收集了许多在工人们看来可能很正常的问题。比如,同一炉硅片头尾批次产品和中间批次产品之间的测试数据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等。
基于学者的惯性思维,或也是有心的准备,凌志敏总是力图搞清楚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这对他日后在公司的成长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被调到研发中心做研发工程师后,那些大量的现场生产经验以及思考,给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一些生产工艺问题,其他研发工程师怎么都想不透,凌志敏却很容易就理解了问题所在,并拿出了解决办法。
很快,他就被提拔成了公司的资深主任工程师。
人生的下半场能否不一样
五年后,不安分的凌志敏离开了AMD,跳槽到硅谷的另一家芯片企业——Xilinx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发明的可变场逻辑门芯片,正是微型逆变器的核心器件。
这是凌志敏职业生涯中最稳定的一段时间,11年中,他一直做到了公司技术副总裁的位置。不过,发展越来越有规律性的芯片行业,让他再次看到了令他不安的“天花板”。
2007年,一个周末,凌志敏位于硅谷的家中,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关于全球变暖的记录片,气势恢弘的场景,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吸引着他和淘气的小儿子看得聚精会神。正看着,11岁的小家伙突然转头问他:“Dad,我们为什么要生在这个世纪?我们很快就会死掉了!”
儿子突然的沮丧,瞬间给了凌志敏巨大的冲击。
正在思考人生的下半场是不是该换一种活法的他,由此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留给下一代的究竟会是什么?
这一触动,让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凌志敏看上了新能源。
不久,他谢绝了Xilinx半导体公司的再三挽留,毅然跨界到了一家生产低倍聚光太阳能电池的公司担任资深副总裁。
显然,这只是凌志敏为了创业的一次过渡。
但却也是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从半导体行业转身到新能源行业,为他开启全新的人生下半场埋下了伏笔。
“再不回来,你就老了”
在做低倍聚光系统测试的时候,凌志敏发现,阳光的入射角稍微偏一点,系统的发电量就会差很多。经过反复检测,才发现是组件之间的功率失配原因造成的。
由此,刚刚兴起不久的微型逆变器技术进入了凌志敏的视野,而这恰恰正是他的专业——微电子技术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
从微电子到光伏,看样子与专业没什么关系,但在做光伏的过程中,发现组件的失配问题只能用微逆才能彻底解决。于是,他再次回到了微电子专业。
“人一生当中的所有经历都不是浪费的,一段看似意义不大的经历,实际上却可能是下一段经历的铺垫。”
凌志敏的第三次人生转折,距离上一次的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两年。
2009年年初,前往美国寻找投资机会的天通股份(600330,SH)董事长潘建清,在航班上听邻座的人谈起了凌志敏。几经辗转,潘建清在硅谷找到了凌志敏,不过简单的交流,便对凌志敏发出了回国创业的邀请。
“再不回来,你就老了”,潘建清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凌志敏。
2009年年中,凌志敏与搭档了11年之久的罗宇浩博士一同辞职回国,正式开始了创业。
或许,对于凌志敏而言,无论是选择回国创业,还是对“世界第二”的不认同,都并不仅仅是不愿意早早看到一个毫无挑战性的“天花板”那么简单。
他的“任性”,显然与那些被历史尘封在心底的记忆有关。那里蓄积着源源不断的巨大推力,引领他不断驶向那激情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