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能源将驶入快车道获得新生

2015-01-20 11:07:30 太阳能发电网
由于公众对基建的“傲慢与偏见”,在对“4万亿”讨伐之声犹在的背景下,“7万亿”低调地出来了。尽管此“7万亿”已非彼“4万亿”,但政府对冲经济下滑的意图仍十分明显——即使不能拉动经济重回高速增长,也可至少让下降趋势的曲线变得平缓些。 中
  新能源驶入快车道
  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一直都是中国的重要课题,现如今能源清洁化的任务随着雾霾之忧越来越紧迫,中美在APEC峰会上也达成了节能减排的协议。能源消费的总量提升叠加结构改变,发展新能源正当时。新一届中央政府表现出了比往届更为明显的迎接新能源的态度。能源消费清洁化将成为未来3至5年中国能源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光电、风电和核电作为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均存在明显增长空间,也是政策刺激可以调动民间投资的行业。
  首先,新能源投资需求来源于国内新能源发电份额整体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方案几经修订后已经由发改委批准,在2014年9月上报国务院,出台在即。该方案对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用电占整个社会用电比例进行上调,部分地区最高达15%,而且对地方政府制定了考核机制,因此新能源发电投资存在刚性需求。
  其次,在中央“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战略出台之际,新能源是实实在在地受到政策支持的。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下半年先后出台了支持风力发电和分布式光伏的特别政策,将其视为稳增长、改善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行业,地方补贴政策也将相继出台。而核电作为中国规模化发电的重要形式,不仅国产化水平持续提高,连出口也指日可待。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将核电设备作为重点推销产品。
  2014年12月3日,能源局官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的通知》(下称“行动计划”),从量与价两方面支持新能源。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GW,在建容量达到30GW以上;风电装机达到200GW,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装机达到100GW左右,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电力用户在所在地附近因地制宜自建电站,省却了传统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调配输送问题。无论是郊区空地还是城市屋顶,分布式电站都可以适用,不需要像传统地面电站那样占用大面积土地。2014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投资进展并不顺利,主要缘于国内光伏余电上网价格较低,用电较少时收益偏低,以及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不过从下半年开始,这些问题正在逐一得到解决。
  分布式光伏可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能源局本次出台的方案把余电上网价格调整为享受国家大型电站上网电价的政策。依据地面电站所在地区,划分三大资源区,分别执行0.90元/度、0.95元/度及1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此外,分布式光伏项目按全电量补贴,标准为0.42元/度。同时,本次政策增加了“全额上网”的选择,鼓励了投资电站的产业资本。政策还拓宽了融资渠道,鼓励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产业资本相结合,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分布式光伏行业。
  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曾在2012年启动了光伏补贴政策,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5GW,2013年增长4GW,2014年预计可以新增8GW。中国在光伏可承建面积方面比日本有优势,光伏产业链也比日本完整,因此具备高增速潜力。同时,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截至2014年三季度仅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19.1%,而这一比例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70%。因此,在分布式光伏领域,中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彭博(Bloomberg)旗下新能源财经(NEF)的数据,中国2014年三季度在光伏领域投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53%。这已经带动上游光伏组件价格企稳回升。2014年四季度可能是国内分布式光伏行业启动大规模投资的开始。
  如果投资者认为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离落实还早,不妨追寻产业和金融资本的脚步,就可以发现光伏早已是金融大鳄们追逐的对象。据华泰证券(601688)统计,2014年有8家来自不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新进入光伏业务。在10月份,已经有多家上市光伏企业借助能源局新发布的政策结合联合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光伏投资。此外,包括恒大、华为等企业也在2014年布局光伏业务。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经历了2011年、2012年的萧条后,在2013年迎来回暖。华泰证券新能源分析师郑丹丹指出,此前中国风电以陆上为主,正在过渡到以风力大、不占用土地的海上风力发电为主。
  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6月5日出台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规定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以前投运的潮间带、近海风电项目含税上网电价分别为0.75元/kWh、0.85元/kWh。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业主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照中标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规定的同类项目上网电价水平。2017年及以后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将根据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成本变化,结合特许权招投标情况另行研究制定上网电价政策。这一政策旨在明确行业利润水平,将促进风电产业步入商业化的正轨。
  在各种新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是核电。核能单机容量大,新投产机组单台容量多为1GW以上,而且核电的稳定性堪比火力发电,不受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
  郑丹丹表示,截至2014年12月29日,包含正在办理转入商业运行手续的机组在内,中国已建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3GW。2015至2019年将迎来新建核电站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密集期,每年将有3-8台核电项目。
  2014年核能上网电量将达到约1235亿kWh,同比增长18.6%,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逾14个百分点;2014年核能发电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将自2010年的1.78%提高至2.4%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发电结构。郑丹丹估计,至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5%左右,但仍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
  中国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早就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核电设备也正在进入这一阶段。中国核电设备除了满足国内的新能源战略需求之外,也将会成为“一带一路”中主要的出口行业。而且,国内的核电企业也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有望打破欧、美、日的寡头垄断格局,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先锋。
  环保投资扩张元年
  环境保护的投资作为一个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行业,只有在依靠严格执法和政府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才可能迎来增长。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因为没有给排污处罚金额设置上限,改变了以往“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逆向选择格局。因此摆在高污染企业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停产,要么加大环保投入。因此环保投资可能改变2014年低迷的情况,在法律的护航下迎来扩张元年。
  对于当前环保行业发展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中银国际环保和公用事业分析师于振家总结为“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制约环保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技术问题;二是资金问题。技术层面,近年来国内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大量研发投入环保相关领域,尤其是一些应用性技术。在于振家看来,实际上国内完全具备支持行业发展的技术能力。资金层面,近年来市政公用事业公私合营机制取得明显发展,使得投资方资金压力有效转移。市场化为各类民间的资源,包括技术和资金,进入环保行业提供一个桥梁,这些民间的资源将成为未来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014年政府提出未来向社会购买服务,环保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环保领域最受关注的应当是煤电减排。脱硫电价补贴于2007年出台,建设高峰一直延续至今。最近一两年,脱硫改造没有出现市场担忧的下滑,2014年更是实现了近30%的增长。在于振家看来,除了一些早期建设的部分脱硫设施由于工艺、设计等原因达不到排放标准,带来改造需求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除了可以享受电价补贴的燃煤电厂,钢厂烧结脱硫和基数庞大的工业锅炉脱硫改造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脱硝改造市场的发展路径将在很大程度上复制脱硫改造。脱硝电价补贴于2011年11月出台,并从2013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根据政策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内绝大多数的燃煤电厂都应该完成脱硝改造,目前改造正值高峰期。考虑到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为在大限到来之前完成任务,改造规模或有超预期幅度的增长。与脱硫改造类似,在大中型机组陆续改造完成后,水泥厂脱硝改造以及工业锅炉脱硝改造需求规模依然可观。于振家预计,脱硝改造将在未来至少3-5年时间内保持高峰。
  2014年APEC会议上,中美达成了削减碳排放的协定。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央已经启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彪指出,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推进此类改造。以目前浙江省和神华集团启动“近零排放改造”试点为例,假设正常排放达标需要投入5亿元的话,近零排放则需要15亿元。投入巨大而且昂贵,假设仅仅是最富庶的三大城市圈推行超低排放改造,总投资额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在积极进行污染物处理的同时,环保工作的重心将会有所变化。一方面,由于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国内环保工作主要将致力于污染物的治理环节,导致投入效率不高,可以预见,未来对于各类工业生产的排放要求将全面提高,以缓解污染物治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现有污染处理设施,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导致偷排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治理效果。2014年相关政策明显加强了对于环境监测的要求,可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长期投资,既较少受到短期经济下滑的影响,同时也是落实环保法的核心。
  目前国内的环境监测主要是政府运营的环境监测站,以及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等。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对企业污染的监测要推行第三方运营。
  根据国务院和发改委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环保总投入预计超过3万亿元。但于振家指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才能有效实现环境改善。以目前国内环保投入节奏,到2015年,预计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约为2%,虽然绝对数额快速上升,但投入水平仍显不足。
  以空气监测为例,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完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监测密度尚有5-10倍的提升空间。同时,监测市场的重心开始下移,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一级进入监测网点建设高峰,对监测仪器设备产生巨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雾霾引起的舆论关注,与环保相关的汽车排放升级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在整个汽车行业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有望获得政策的倾斜。
  工信部在2014年4月份宣布,商用车尾气排放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国IV标准,国III标准的车辆此后将暂停销售。这一标准拖延了4年之久,突然宣布实施让众多车企措手不及。随着政策出台,大部分车企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升级生产线,提高国IV产能,同时大幅增加更高成本的国IV零部件采购。因此,整个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资本支出可能会大幅提高。
  与排放升级是车企被动增加投入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则是政府主动增加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投资。工信部等七部门在10月份印发了在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方案,提出在2014年至2015年,在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共推广两万余辆新能源汽车。2015年以来,京沪高速沿线布局充电桩,以及北京市开始试点将路灯改造为充电桩,都预示着政府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投入巨大的资金,推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


作者:魏枫凌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