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内部真正决定研发方向的不是研发经理,也不是客户经理,而是产品经理。“研发创新要具备超前意识。客户经理接触客户,收集客户需求,以 满足客户为目标;研发经理则是针对技术,以实现功能和提升稳定性为目标。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对需求合理性的判断、对边际成本的控制、对是否具备客户价值的 判断、对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生命周期的判断,是由产品经理来进行的。协调客户经理和研发经理,决定哪些需求是需要到产品上来实现的。”
“我们的策略是坚持聚焦主营业务,进行协同和周边创新。阳光电源的多元化是周边多元化,例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围绕着新能 源电力展开。”在阳光电源的战略布局中,逆变器始终是那个用以画圆的“半径”。“提到逆变器,客户就会想到阳光,这就是我们的品牌价值。”曹仁贤有这个自信。
“对客户的需求要有所判断,选择那些对他们真正有用的产品。曾经有家国内企业要求先DC-DC(直流-直流),再转成交流,说能提升1%,但事实证明,这样做成本增加了很多,可靠性不行。”曹仁贤说,“客户提出的需求五花八门,我们同样也有错过机会的,但下次一定要纠正。选择研发方向是个民主的 过程,少数服从多数,并且从评判标准至研发能力,再到把握能力进行取舍。”
大数据浪潮下的冷静思考
虽然光伏行业头顶着“绿色”、“环保”、“科技”等一系列光环,但曹仁贤认为光伏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光伏电站和零部件的工业品本质。“不同于消费品,工业品枯燥无味,绝大部分用户属于纯投资行为。”曹仁贤说,“要警惕智慧光伏电站和智能组件背后可能存在的泡沫。” 他身上有一股静气,很难见到他对什么特别执着或着迷,当然,新能源除外。
“美国有统计,一台1000美元的电脑,每年对电脑运行维护费用至少300美元,软件开销很大。”曹仁贤说道,“大家都在谈大数据时代,但究竟哪些数据是对我们有价值的,哪些是无价值的信息?我们要冷静思考。光伏电站不等于手机,面对枯燥无味的电池板,客户新鲜劲过了之后只需要稳定发电即 可,99%的数据功能只对某些专业人员有用。此外组件发电检测并不是间隔越短越好,技术致用,性价比最高的实用技术将在未来胜出,过于花哨的东西最终会昙 花一现。”
曹仁贤说外界认为阳光电源不去关注智慧电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我们一直在累积大量翔实的光伏电站数据,电站监控运营已经做了五年多,并正在扩 建数据库。从智能组件,到传感装置,汇流箱、高压部分接触、储能的智能接口等,大数据时代我们当然也不会落伍。但我们要呈献给客户一个简单的整体的解决方 案,这种理念同样体现在产品设计上,简单即可靠,就是对客户负责。”阳光电源的在逆变器理念的口号也喊的同样简单,甚至有点干巴巴的:“因地制宜,科学设 计。”要说内涵,似乎也只能解释成“因地制宜”这四个字,比口号还精简的,也算是奇葩,但这背后却隐藏着阳光电源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