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能源业富人命运,或许预示了中国的清洁能源替代战略不会一路坦途。
附文:多晶硅神话中的光伏“先烈” 2003年开始,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为了对冲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纷纷提供巨额财政预算对国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补贴。太阳能光伏市场正式启动。作为太阳能电池板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硅,当时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价格一路飙升至300美元/千克,生产利润率可以高达500%。
大量的中国企业在此时期上马多晶硅项目,而地方政府或政策性银行也给予尚德电力、赛维LDK、天合光能(TSL)、英利绿色能源(YGE)等太阳能企业超过3000亿元的贷款承诺。有资金支持,再加上彼时还是蓝海的太阳能市场给予了企业极大的扩张信心。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纷纷下调或取消了补贴,太阳能市场瞬时步入寒冬。
而这轮产业严寒相当漫长,直到2011年,全球50GW产能中,中国仍占了30GW以上,而全球实际需求还不到30GW。蓝海迅速转变成了红海。过剩的供给迅速涌向了市场,光伏级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之前50美元/千克相对低位,进一步跌至不到17美元/千克(图1)。
大幅下跌的价格,让当时以组件生产为主的中国光伏企业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
有着“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曾经以150亿元身家登顶2006年中国富豪榜。尚德电力2005年12月成为第一个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上市首日股价上涨41%,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尚德上市前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2.5万美元、1388.8万美元和8528.7万美元。上市前后的尚德正处于疯狂的扩张期,高达15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能力,使尚德成为全球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其股价最高曾接近90美元/股。
出于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随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尚德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赔付2.12亿美元。判断失误、债台高筑,最终让尚德走向了破产并被纽交所摘牌,而摘牌前其股价不足1美元。
与施正荣有惊人类似经历的还有赛维LDK创始人彭小峰,2009年他曾以70亿元身家位居富人榜第70位,并成为江西首富。江西赛维LDK主要生产多晶硅料、多晶硅单晶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在多晶硅泡沫破裂的过程中遭受重创,身陷300亿元债务泥潭,最终被迫在美国提交了破产申请,并被纽交所摘牌。
与前两位同行相比,天合光能的高纪凡可以说是幸运儿。如果说施正荣和彭小峰是激进派,那高纪凡无疑属于稳健派,得益于控制住了债务膨胀,天合光能在最高峰时候的资产负债率都没有超过70%(图2)。这也让天合光能免于被债务压垮破产摘牌的命运。尽管保住了公司,但受行业萧条影响,高纪凡身家由高峰时期缩水2/3,如今已经无缘500富人榜。
前一轮光伏产业财富崩塌的原因,除了政策盲目扶持、产能大跃进似的扩展,还有随之而来的沉重债务。根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一项统计,在2012年的时候,中国最大的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累计负债超过1000亿元。扩张期杠杆率太高,一旦市场逆转,债务就将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古杨 来源:《新财富》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