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光伏急盼加工贸易政策延续

2015-05-20 17:42:15 太阳能发电网
  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40GW以上,其中中国实现10.6GW装机规模,占据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市场;2014年,光伏行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利好政策频传,被认为是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元年。此外,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放开光伏行业信贷限制,中民投、恒大等携大笔资金入驻光伏,光伏技术迎来新一轮的爆发,业内纷纷看好光伏

  二、 禁止加工贸易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1. 一旦禁止加贸,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整体减弱甚至亏损
  目前,光伏中下游行业毛利率仅10%~15%,上游多晶硅行业毛利稍好于中下游,发展基本平衡。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后,很多企业盈利能力将大幅减弱甚至陷入亏损。
  据测算,加工贸易如果改用一般贸易,企业将增加关税(包括4%的关税及反倾销及反补贴税)、增值税及上述资金占用成本,其中尤其让企业无法承受的是增值税,这些税务成本将会使企业采购成本至少上升18%以上,进而导致硅片成本增加8%以上,组件成本至少增加4%。这些成本增加将使企业完全失去国际竞争力,下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大幅减弱。禁止加工贸易将使得这些企业再次陷入零利润甚或亏损。
  2. 一旦下游受伤,反过来伤及上游,最终伤害整体产业发展
  目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年出口额远大于原料进口额,2014年,下游硅片、电池组件总出口额达150多亿美元,而同期硅料进口额约20亿美元。且下游产业带动了国内就业,就业人数是上游的十几倍,投资额也远大于上游。
  如果下游受亏损减产或者转移产能后,与上游产业相比损失更大,会反过来连累上游原料企业盈利,最终伤害产业整体发展。
  全球排名第一的组件厂商天合,其2014年实现收入22.9亿美元,净利润5911万美元,净利率不足3%。如采用一般贸易,企业将减少利润近4500万美元,基本无利可图。如果美国的双反税率再加码19%左右,企业将举步维艰。
  全球排名第二的组件厂商英利,自2011年以来持续亏损,2014年亏损额达2.095美元,四年间累计亏损已达15亿美元。假如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考虑长单的不得不执行,英利将为此至少增加成本4000万美元,这将致使其扭亏为盈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厂商隆基,其2014年销售额达36.8亿元,净利润2.93亿元,利润率不足8%。假如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隆基的利润将至少减少26%,合计近1500万美元。
  全球排名第二的单晶硅片厂商中环,其2014年产值高达近50亿元,净利润1.3亿元,利润率不足3%。如果多晶硅进口加工贸易被禁止,他们的利润将至少减少5300万美元,直接导致其陷入亏损。
  另一家领先单晶硅片厂商卡姆丹克也面临同样的境地: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中。2014年亏损近1500万美元。加工贸易暂停令将使企业雪上加霜。
  3. 禁止加贸将弱化高效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海外进口硅料普遍工艺性能稳定,纯度较高,使高效P型硅片具备发展空间,高效N型硅片性能更稳定,国内多晶硅质量上无法满足要求。英利、天合、晶澳、隆基、中环等是前几大多晶硅进口商,而国内高效产品也是出自这几家主要供应商,其多晶硅料严重依赖海外进口。
  一旦关闭加工贸易,这些厂商将不得不采用一般贸易方式高价进口硅料,这将导致高效光伏产品的成本增加,不利于我国高效产品供应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拉大我国在高效产品上与海外厂商之间的差距。

  三、 应延续加工贸易,给企业和行业政策定心丸
  目前,多晶硅双反、暂停加工贸易和欧美新一轮双反使得国内光伏中下游企业受双头夹击,已经牵涉300多个地级市,全国近30个省市、万亿资产、百万人的就业、千万人的家庭和社区。全国还有几百多个100~300 MW的电池组件中下企业处于无法生存的状态。
  商会与光伏中下游企业和行业一起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及早体察民情,采取有效措施,在适当保护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照顾到中下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力促双赢,应继续延续加工贸易,给企业和行业政策定心丸。


作者: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