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贸易摩擦,关键还是要加快行业的整合重组和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规模取胜过渡到以技术取胜,只有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才能被国际市场接受。” 对我国光伏行业来说,“双反”已不是新鲜话题。自2011年美国第一次对我国提出“双反”以来,三年半的时间,全球对中国光伏产品频繁发难。
“减少贸易摩擦,关键还是要加快行业的整合重组和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规模取胜过渡到以技术取胜,只有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才能被国际市场接受。”
对我国光伏行业来说,“双反”已不是新鲜话题。自2011年美国第一次对我国提出“双反”以来,三年半的时间,全球对中国光伏产品频繁发难。
如今,国外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已形成常态。“减少贸易摩擦,关键还是要加快行业的整合重组和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规模取胜过渡到以技术取胜,只有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才能被国际市场接受。”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欧美“双反”制裁频起
5月初,作为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始作俑者——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再度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将产品销往欧洲以规避关税。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欧双边光伏贸易纷争不断。2013年8月,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案以价格承诺达成和解,可此后关于中国企业违反价格承诺等的指责仍不断。3月,欧盟委员会在其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就提议,将昱辉阳光、中盛光电及阿特斯太阳能三家中企从中欧光伏组件最低价格协议(MIP)中除名,认为三家公司的行为违反MIP协议。6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上述三家企业征收高额关税,同时让其退出MIP协议。如果这一方案得以落实,三家企业将被征收47%的平均关税,出口欧洲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除了欧洲,加拿大于去年末开始正式对华光伏组件和晶片发起“双反”调查。今年6月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认定我国光伏行业为非市场经济行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和晶片“双反”调查作出终裁,并计划在15日内进行披露。
作者:成思思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