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电”就地消纳政策性障碍待除

2015-08-24 10:04:38 太阳能发电网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电力的输送与消纳。面对输送消纳对新能源发展的制约,新能源大省甘肃“两条腿”走路,在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外送电量的同时,地方政府、新能源企业和电网公司齐心协力,通过省内挖潜,“挤”出新能源消纳空间,寻找新能源就地消纳新途径。业内认为,立足于就地消纳,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
 
  三种途径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去年以来,甘肃地方政府、新能源企业和电网公司齐心协力,积极进行了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探索与实践。记者了解到,甘肃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是拓宽新能源的民用空间,利用风电供热。
  去年以来,甘肃一些风电大县开始进行风电供热的探索。
  被称为“国内风电第一县”瓜州县,风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去年四季度,瓜州风电的有效发电时间仅为设计小时数的40%。为缓解弃风窝电问题,瓜州县着手升级县城供热体系,计划通过煤锅炉改电热锅炉,用弃风发电供热。今年上半年,瓜州县能源局委托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公司就新能源供热项目进行研究论证,今年将开始试点。 除了瓜州外,玉门、金昌等地也通过改造城市供暖系统等,利用新能源供热。
  据了解,在风电供热中,由电网公司搭建平台,新能源发电企业将减少弃光增加的收入一小部分让利于用电企业,鼓励用电企业多用电,以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缓解新能源输送消纳难题。
  其次是以电力直接交易增加就地消纳能力。
  为大用户提供直购电交易被认为是一种最普遍的新能源就地消纳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酒泉、金昌等风光产业密集区实践。其核心是,以优惠的补贴来吸引用电量大的工业企业使用新能源,交易价格、交易量由双方协商确定。与城市供暖相比,大用户直供电的电力消纳量更大、市场更稳定。
  今年2月,金昌市的7家光伏发电企业与6家大工业企业签订直接交易新能源消纳合同,计划新增消纳电量约2.4亿度。
  记者了解到,甘肃新能源直接交易模式将在张掖市复制,计划将张掖黑河水电公司所属西洞滩50兆瓦、南滩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与张掖市龙首铁合金公司直接交易。
  再次是以工业项目、储能项目等拓宽新能源用途。甘肃地方政府在严格环保的条件下,大力招商引资,通过引进高载能项目,消化电量。在瓜州,当地政府先后引进和建设了百万吨高纯硅系列、120万吨水泥、100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其中三新硅业公司去年用电5.4亿千瓦时。
  另外,一些新能源发电企业也积极开发新的工业项目和储能项目,通过多元途径来拓宽新能源用途。电解水制氢是通过电解水产生工业原料氢气,目前在玉门拥有15万千瓦风电装机的华能集团正在计划电解水制氢项目。风电制氢既通过就近消纳解决风电项目的弃风限电问题,还突破了煤化工二氧化碳排放的瓶颈,是风电、煤化工两个产业发展的突破与升级,与石化企业需求的绿色氢源也是互补双赢。
  除此之外,甘肃还探索新能源代替企业自备火电厂发电模式。 


作者:连振祥 张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