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空间巨大推广却有些缓慢 宁波光伏企业如何破局?

2015-08-25 09:26:49 太阳能发电网
  利用太阳能发电,零排放、清洁、节能……8年前,当“光伏发电”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宁波市民的眼前时,众多业内人士纷纷看好这一朝阳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又为“光伏发电”指明了方向———分布式光伏。但现实是,低收益、高风险、运营期变数多、政策扶持问题都让分布式光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 龙观乡李岙村分布式光伏电站。  

  现状二 企业与投资方处于博弈状态
  然而,市场的表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截至2015年6月,宁波市电网受理光伏装机容量132兆瓦,其中2014年以来新增并网容量58兆瓦,累计并网容量86兆瓦,新增并网任务进度为17.58%,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光伏发电装机进度较慢。”
  宁波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推进方面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屋顶企业的主观意愿不强,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积极性并不高涨。如果一次性投资分布式光伏,较大的投入会导致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屋顶企业又想得到一个较高的收益率,投资方和屋顶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收益的博弈中。
  “国内分布式项目,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三方合作模式。由开发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用户出屋顶享受9折优惠电价,现在来看,这一模式推进难度在不断增大。”业内人士介绍说。
  宁波合大屋顶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宁波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13兆瓦,总经理周松成介绍,“虽然总体进度不断往上升,但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观念难转变、低收益、屋顶安全因素成为最大的难题。”
  一位从事光伏产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分布式光伏之所以收益低,主要缘于发电投资回报周期长。“居民屋顶目前的最高补贴政策为国家补贴0.42元,浙江省补贴0.1元,居民电价每度0.53元,如此计算,居民电价最高可得1.05元/度。如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居民享受不到电价优惠政策,投资公司的回收成本周期也在8年左右,对双方并非利好。”
  除低收益这一困难外,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运营阶段也存在不小阻力。

  尝试村集体自费建光伏电站
  如何破局分布式光伏市场,鄞州龙观乡李岙村的新农村分布式光伏模式或是突破口。
  近日,在鄞州龙观乡李岙村,曾经的贫困村,其容貌发生了质的改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一栋栋联排洋房拔地而起。这247户新农村的屋顶上安装了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些采用光伏瓦片的屋顶年发电量达50万度。
  宁波光年负责人介绍,李岙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所有投资来自村集体,村集体投资500万元左右购入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后,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村支书洪国年说,今后全村村民每月可免费用30度电,村集体每年还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益,在鄞州区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总体投资7年左右便能收回成本。
  李岙村是宁波光年实行的第一个项目,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其他地方采用这些模式。该负责人介绍,除了工业和公共领域外,民居光伏也可以采购的形式,“3000瓦的光伏电站,投资仅3万多元,一年能发3000度电,按照国家补贴计算,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自用电,还能将剩余的电卖给国家。”


作者:杨江 劳育聪 来源: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