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三环路上一栋普通大厦,高约十几层。 这是老刘当年跑“金太阳”项目时奋斗过的地方。据他向记者吐露,过去这里有某石油央企的内部餐厅,不对外。“当时跑项目请领导吃饭,都来这。因为地方隐秘,也上档次,喝几顿酒,可能几十MW的项目就拿下了。为此,人都称我‘鲍鱼小王子’。”回忆起当年,他颇为感慨。
谁来管控电站质量?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的电站质量合格率只有70%左右。那些目的不是发电,而是转卖或获得初装补贴,以及消化组件厂库存而建的电站,质量更有可能出问题。
除了面临补贴拖欠、并网消纳困难等外部问题,光伏行业比倒卖路条更普遍的内在问题,是光伏电站及产品质量。事实上,光伏电站理论上20年寿命,但目前没有电站运行如此长时间,因此问题还未全面爆发。随着时间推移,发电量衰减与电站质量密切相关,发电量又反之影响电站收益时,这一问题将更被重视。
招商新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刘伟军曾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电站质量合格率只有70%左右,挑选好的电站不是很容易。”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孙江河给出这样一个案例,青海格尔木地区两个不同电站,规模相同,2014年A电站比B电站单位年发电量高3.79%,前者甚至早并网一年,究其原因就是性能质量不同导致发电量差异巨大。
他进一步介绍,目前光伏电站性能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组件质量参差不齐,隐裂、PID等造成组件性能不高,劣质汇流箱故障率高、逆变器等关键器件鱼龙混杂,以及施工、设计不合理,运维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监控故障频发。
TUV南德中华区光伏产品部总监许海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站质量并没有想象中差。其中目的不是发电,而是转卖或获得初装补贴,以及消化组件厂库存而建的电站,质量更有可能出问题。因此,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不重视质量,而是电站收益关键不在于质量,缺乏行动。如选择低价低质的电站,3-5年后可能会面临发电量断崖式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机构已有意识地开始规范行业。深交所近期发布了专门针对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光伏制造企业披露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多晶硅、硅棒、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电站开发企业则要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包括发电量、并网量等更多信息。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数据公开,可能会成为引爆光伏行业质量问题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能源局和工信部等部委联合推出“领跑者”计划,作为样板工程逐年提高光伏产品标准、质量与门槛,推动产业升级和全行业优胜劣汰。随着联合光伏8月初项目签约,国内第一个获批“领跑者”计划的 “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已正式开始落地。上证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内蒙古、江西新余等省市也在筹划申报。
此外,记者从中国电科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光伏电站质量大检查,各委托机构9月份完成相应的全国11个省区光伏功能质量检查的报告,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做依据。
许海亮则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符合“领跑者”计划标准的白名单数据库,未来电站企业可以向行业协会申请,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或出具相应检测报告,就可以进入白名单。
作者:姜隅琼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