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2.0:要新能源不要容量市场

2015-09-24 16:40:05 太阳能发电网
  2015年上半年,德国的电力市场专家和政客们集体陷入了一场争论不可自拔:能量市场 vs 容量市场。   容量市场的理论来自英美体系,德国电力工业界虽然不至于奉若神明,却也不敢小觑,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传统电厂的发电比例日益下降,而易受天气影响产生波动的新能源电站对电网调控尤其是调峰调频容量带
  2015年上半年,德国的电力市场专家和政客们集体陷入了一场争论不可自拔:能量市场 vs 容量市场。
  容量市场的理论来自英美体系,德国电力工业界虽然不至于奉若神明,却也不敢小觑,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传统电厂的发电比例日益下降,而易受天气影响产生波动的新能源电站对电网调控尤其是调峰调频容量带来更多和更高的需求。而且对于经济效益下降的传统电厂来讲,在能量市场上无法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新能源竞争,也可从容量市场上获得一些利益补偿。
  以英国和美国为先的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设立容量市场,让各种电厂尤其是传统电厂除了在能量市场里履行一般性的电力交易和供电义务外,还必须提供并履行一定的容量备用义务,强制性和预先性的满足一定的电力工业长期性和临时性的责任,以确保长期电力供应安全。提供这一部分容量供应的电厂可以获得一部分补贴,因此可以吸引一些新的电力投资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可避免短时间的容量紧张以导致电力交易市场极端价格的形成。
  为此,人们设计了容量市场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模式。以欧洲为例,就有法国的强制容量备用体制,西班牙的战略补偿体制,英国的集中容量拍卖等几种不同的模式。在欧盟的ACER监管中心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的一张全欧的不同容量市场体制的分布图。
  宏观来讲,容量市场(capacity market)确实是能量市场(energy-only market)的一个有力补充。但容量市场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受整个电力市场及能量市场设计的制约和影响。在欧洲日益推崇并推动统一性的全欧电力交易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再来看各国对容量市场的态度和设计的确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法国作为一个电力体制依然保存着非常浓厚工业化垄断气息的国家,100%的输电网和95%的配电网依然被法国电力公司控制的非常紧密,再加上其70%的电源来自核电,而核电恰恰是技术上以覆盖基荷为主,灵活参与调频比较困难的电源类型,因此在法国,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强制性容量证书承担调峰调频任务的体制就非常容易被人接受。 
  而在西班牙,由于最初西班牙政府以大跃进的方式提供了超出市场水平的新能源补贴结果造成了难以预期的补贴窘境又不得不强行废止之后,爆发性增长的新能源市场对传统电站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因此西班牙政府开始和可以保证备用电力装机容量的电厂签订长期合同,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补偿以作为固定投资的回收补助,缩短电厂投资回收期。但这种体制对短期的调频容量和需求侧的价格传导的影响作用就较浅,还需要更多补充。


作者:廖宇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