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不惧MIP

2015-11-30 10:11:45 太阳能发电网
作者:史燕君来源:《国际金融报》原标题:中国光伏企业不惧MIP   从欧盟的一系列做法来看,欧盟对华光伏价格协议很有可能将会继续执行,在6月份就指责中国光伏企业违反价格协议,且严厉打击,11月份又继续取消两家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协议,这可以看出中欧之间的价格协议根本没有放松的可能。     “一个好消息,
 
  影响有限
  “如果被征收高关税,欧洲市场是没办法做的。”一位来自浙江金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么高的关税,等于完全失去了市场优势。
  晋能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价格承诺在初期对中国光伏企业影响还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当时销售总量中有相当比例都是出口至欧洲,新兴市场和中国国内市场还不足以消化产量;另一方面,虽然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但尚不具备规模。
  “但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广泛发展,欧洲市场占比在近两年已显著下降,中国企业都将销售重心放在了国内市场以及亚太市场;又有企业陆续在海外投资建厂,中欧价格承诺目前所能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上述负责人说。
  在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看来,即使现在取消MIP,征收高关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影响也不大。“现在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度过了极度依赖出口为生的日子”。
  确实,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77亿美元,约5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出口仅占总体产值的25%左右。
  另外,从产业规划来看,国内内需市场正在进一步崛起。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要求全国增加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对比此前能源局下达的2015年全国光伏电站新增建设1780万千瓦的规模,增加30%。
  “也就是说每年有大约超过2000万千瓦的安装量,这基本解决了国内百分之六七十的产能。”丁文磊说,所以,无论是除名MIP还是征收高关税,乃至放弃欧洲市场,对于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都不大。
  丁文磊认为,随着市场的急剧萎缩,欧洲已经成为了多数中国组件厂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目标销售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产业已经走出谷底。”
  从近期已经公示过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美股上市光伏晶科、晶澳、阿特斯、韩华几家的业绩都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在出货量上收获颇丰。
  第三季度,晶科总收入为6.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2%,涨势强劲。组件总出货量为1134.5兆瓦,同比增长56.4%。
  阿特斯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净收益为8.498亿美元,环比上升33.5%。组件总出货量为1198兆瓦,去年同期为770兆瓦。从区域上看,市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巴西等市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作者:史燕君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