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施“低碳战略”已经8年的城市,却成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这无论如何都令人奇怪。
在保定市推进“低碳城市”计划过程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代表处气候与能源项目的主任卢伦燕也提出过自己的建议。但她也注意到,保定的大部分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工厂依然依靠像煤矿这样的便宜能源来运转。
她说:“我们要生产低碳的产品和设备,但更重要的是也应该在自家门口应用这些产品。但目前我们仍过多地强调制造,却忽视了应用。”
这似乎与政府计划的初衷相背离。
当然,面对严重的雾霾,地方官员们也不得不开始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造成的灾难,虽然这种反思更多是迫于中央的压力。
“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现在,保定宁要青山绿水,也不要带血的GDP。”陈振辉说。
在未来5年,“低碳之城”理想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2020年以前降低碳强度52%,这比全国减少40%到45%的目标还要高。
这一目标在未来5年能顺利实现吗?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按照更长远的规划,这个未来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占据重要节点的城市,不但要继续加速它的城市化进程,还要进一步发展它的新能源制造产业。
今年5月份,保定市一项行政区划扩张计划通过了国务院的审批。根据批复,保定市辖区由原来的三个变成五个,满城、清苑、徐水撤县建区,自此,保定市区面积增加七倍,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这也被认为是该市配合京津冀一体化、承接京津部分产业转移所做的重要铺垫。
按照规划,一个低碳新城就在北部地区开工建设,新城大部分位于新划入市区的徐水区。在这个庞大的工业区中,以新能源利用为核心的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主体。
从保定市北三环直到徐水区的大王店镇,距离有10多公里,这中间的很多村子已经拆迁完毕,大片土地被清理出来,作为工业区的储备用地。
智武营村是这些被拆迁的村庄中的一个,如今整个村子只剩下残垣断壁,村口的铁门仍然屹立着,门上写着“智武营村人民欢迎您”。
在智武营村口的马路上,路边的广告牌上仍然挂着“热烈庆祝央企进河北活动圆满成功”的标语。
这是今年7月一次盛大会议的遗产。今年7月初,国资委主任张毅亲自带领84家央企一把手来到保定,召开央企进河北的专门会议。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此次会议上,87家央企与河北省政府签署意向总投资超1.6万亿元。
72岁的村民郭贵蓉在今年12月份就搬进了附近新建的安置小区,但她时常会回到村子里转转,她说,“家园变成废墟,真难过。”她或许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她曾经的家园就会被一座现代化的厂区所代替。
站在开发区已经建成的宽阔公路上,随时有重载卡车呼啸而过,随处都能看到挖掘机、铲车和吊车在忙碌着,这些景象充分显示了这个城市仍在加速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这令这个正处于扩张期的城市似乎变得更加有活力和躁动。
但这一些似乎又和这个城市最终所追求的环境目标背道而驰。不论是产业转移,还是市区扩大、人口增加,这些都给雾霾的治理带来了更多未知的因素。
“未来,我们只是不希望再生活在雾霾中。”郭贵蓉说。
作者:俞琴 来源:界面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