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个月发电量同比增4倍多,光伏应用前景广阔
初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也是制约光伏应用推广的重要原因。据张晓安介绍,光伏电站属于一次性投入,后续二三十年基本上不需要投入,以1个3000瓦的光伏电站为例,建设成本大概2.6万元,年利润回报率在8%~10%,10年左右能够收回成本。按照合肥现行的补贴标准,农村居民可享受1.2万元补贴,自己只需花1.4万元。同时电站一年可发电3000多度,卖给电网年收入约3000元,四五年就能收回成本。即便如此,农民自愿安装积极性并不高,目前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光伏扶贫项目。
此外融资难、补贴发放不及时等问题,也是阻碍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光伏行业属于资金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金占用量大,而可抵押资产不足,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是导致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补贴不能及时发放也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采访中,合肥一企业负责人透露,除了市级补贴足额到位外,国补一直没有拿到过。据了解,获取补贴需从地方财政、价格、能源部门开始进行初审,最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行审批,审批完后进入目录,中央财政再拨付至地方财政,企业拿到补贴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
降成本促升级,期待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万长青认为,未来要让光伏进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光电转换率,降低成本,早日实现平价上网,摆脱依靠补贴的局面。
实际上,伴随着技术的升级改造,光伏产品的成本一直在不断降低,光电转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1瓦的电池片要十几块钱,现在只要4毛钱。 ”刘磊介绍,晶澳公司研发的多晶组件电池平均转换率达18.9%,单晶组件电池平均转换率达20.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长远看来,光伏电价不仅会追平火电价格,以后还会低于火电价格。 ”张晓安说,现阶段仍要保持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完善优化相关补贴机制,提高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同时,要加快光伏应用推广,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实现光伏发电就地消化。合肥为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积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应用结合起来,研发生产出直接替代建筑屋顶或墙体的装饰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和外围护结构材料,同时满足建筑和光伏的功能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产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广泛应用于民用与公共建筑、工业厂房、高铁、公路等。
张晓安认为,光伏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和统筹规划,对于当前的装机热,应该防止一哄而上,引导企业向高水平、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完善好电网、输电线路等基础工程和服务配套,打通光伏电站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全省光伏制造稳步发展。全省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约400万千瓦,占全国产能10%。主要代表企业有合肥晶澳、通威、海润光伏等。与此同时,光伏应用不断扩大。全省建成光伏发电装机5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2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28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信义金寨150兆瓦光伏电站是目前中东部地区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我省2015年60万千瓦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已通过公开招标选定12个项目,连同2014年结转在建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此外,示范建设蓬勃发展。合肥高新区、芜湖经济开发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规划2015年建设23万千瓦,总投资20亿元。
作者:范克龙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