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售电侧的逐步放开而带来的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多,基于用户侧的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机会将会逐步显现,其中较为可行的就包括基于售电侧竞争主体增多而衍生的各种服务
售电业务蓄势待发 对于电力体制改革而言,最具看点的主要来自电力交易市场的组建以及售电业务。
最新信息显示,在最早获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贵州以及云南,省级电力市场电力交易平台正在组建之中。
云南省能源局能源协调和科技装备处处长李勤表示,云南2014年就开始用市场化手段消纳富裕水电,已经有设在云南电网的电力交易中心,将在此基础上完善组建电网相对控股的电力交易中心,现阶段主要开展中长期交易,积累一定经验后启动日内市场建设。
电力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徐小东则建议,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电力建设企业、民营企业、研究机构及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可通过股权参与公司制交易机构的组建,参与议事。具有实力的相关企业还可以提供保障服务。
与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的“小众”相比,售电侧的放开准入,无疑将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根据测算,目前电网购销差价在0.2元/千瓦时左右,按2014年5.52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来测算,总计将有1.1万亿元的购销差价重新分配。若售电侧有10%的收益,则可贡献超过千亿元的利润蛋糕;若有20%的利润,则可贡献2200亿元左右的利润。
有评论认为,随着售电侧的逐步放开而带来的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多,基于用户侧的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机会将会逐步显现。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一个发电、售电主体多元化的电力市场中,将围绕着此衍生出各种新的业务机会以及业务模式,其中较为可行的就包括基于售电侧竞争主体增多而衍生的各种服务。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已经有所出现。以美国Opower公司为例,自2007年成立以来,其业务主要包括为用电方提供节能服务建议、为能源企业提供与客户互动功能以及最近推出的恒温器管理,并向智能家居领域迈进。
基于此,在电改逐步推进的大趋势下,类似美国Opower公司的业务模式,同样值得中国企业关注。毕竟,对于一个年销售额达数万亿的市场而言,已经具备足够的想象空间。
作者: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