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伏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16-04-21 14:46:03 太阳能发电网
我们希望拉动光伏产业发展, 真正使光伏扶贫走在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三、光伏扶贫项目电费的结算
  2015年国庆节前,坊间盛传国家电网内部出了一个文件。具体文件似乎谁也没有看到,但“光伏资讯”等媒体对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报道:接到国网公司通知,要求分布式项目中的全额上网项目暂停结算补助资金,待财政部公布目录以后再行结算。请各单位及时做好和发电项目用户的解释工作,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补助资金稳妥发放到位。
  国家拖欠光伏项目补贴已经不是新鲜事。之前,在国家电网辖区内,国家电网承诺对分布式光伏优先补贴,在国家补贴发放不及时的情况下,补贴一直是由电网公司垫付。而在南方电网,则一直是拖欠,甚至有报道说,某户用项目业主将南方电网告上法庭。根据上文提到的文件,国家电网也不愿意垫付这笔钱了!
  如果真如此的话,那“光伏扶贫”项目的收益如何保障?
  根据意见,要保障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根据现行的脱硫标杆电价和光伏标杆电价,补贴部分占到收入的55%~62%。如果发生补贴拖欠的情况,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收入被拖欠。
全额上网模式是最适合光伏扶贫项目的模式。贫困户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用电器必然不多,用电量自然就很低,即自发自用比例低。因此,全额上网肯定是最适合他们、收益最高的一种模式。对于村级电站,更是全额上网。因此,55%以上的补贴就会被拖欠。
  业内人士都知道,光伏补贴拖欠2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国家电网公司暂时取消对全额上网光伏项目的补贴垫付,南方电网不垫付补贴的情况下,应该到账的扶贫资金自然会因补贴款拖欠而严重缩水。
  正常情况下,企业可以支付给农户3000元/年,但由于补贴拖欠,企业自己到手的仅有1200元。那企业是应该给贫困户3000元呢,还是1200年?
  如果付1200元,我想,农民是无法理解“补贴垫付”、“补贴补发”这么复杂的事情的,他们最深切的感受是:说好的3000元/年的补贴变成了1200元!光伏扶贫是骗人的!
  如果付3000元,谁来替企业承担那被拖欠的1800元?
  光伏行业在目前还是一个严重依靠国家补贴生存的行业;用一个需要帮扶的行业进行扶贫,这个问题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四、电网负荷的问题
  光伏扶贫的规模按照25kW/户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项目的规模效应,使项目从经济账上,看起来更可行。
  意见中提出,要覆盖3.5万个村、200万贫困户,平均每村57户。按照25kW/户考虑,则每个村的总容量为1425kW,即1.4MW。
  在不配储能的情况下,光伏还是波动电源,对电网有冲击。因此,一般建议光伏项目的渗透率在25%~50%之间,高了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一般农村电网的基础比较差,贫困地区的电网更差。而一般农村的变压器容量都在200~300kW左右,能接100kW已经是非常不错了。1.4MW的容量可能更多的要靠地面电站的模式来解决吧。
  如果都变成地面电站,那是不是就直接变成了企业从地面电站项目的收益中拿利润来做慈善?
  做光伏扶贫工程,电网的感受很重要。

  五、光伏扶贫如何做成高质量项目
  有人说: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
  贫困户甚至政府都不是光伏专业人员,无法对电站的质量进行判断。如前文所述,企业对这笔投资估计并不情愿,指示为了“商业电站规模指标”等其他利益而不得不投。如果只是把项目建成就从此无关,那就很容易出现为追求低价而大量使用劣质产品。如果只强调扶贫项目的装机规模,不将投资企业的利益长期绑定,则光伏扶贫项目很容易成为企业残次品的出货渠道。
  即使由政府投资,企业花政府的钱办事。据某业内人士介绍,个别政府通过简单学习后进行招标,几家厂家血拼,导致系统价格低于正常值,垃圾电站风行;甚至有的政府人员直接向企业索要回扣。
  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如果监管不好,很容易出现企业进来套现、套完就跑的现象。届时,就会留下一堆劣质项目,未来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扶贫效果。 

作者:陆究群 来源:王淑娟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