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走私背后:“双反”漏洞下的低价诱惑

2016-04-25 09:01:07 太阳能发电网
因无锡尚德总裁唐骏“失联”而牵出的走私案,使得多晶硅进口贸易的灰色利益备受关注。


  “双反”漏洞争议
  由于上述绕道台湾的反规避现象日益显著,严重削弱了“双反”及“58 号文件”的有效力,因此,业内关于呼吁封堵台湾转口漏洞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刘晶指出,美国、德国、韩国三个主要多晶硅生产大国的多晶硅已经严重依赖中国光伏市场来消化,价格再低,只要有渠道,都会想方设法涌入中国市场,否则就会积压造成停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约有80%都是采用加工贸易这种方式进口的。因此,曾有声音认为,中国对国外多晶硅的“双反”措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意味着如若不严格执行“58号”文件,堵住加工贸易进口漏洞,国外多晶硅仍可能会源源不断倾销至中国,继续挤压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生存空间。
  然而,事实上关于是否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以及“58号”文件的存废问题,光伏业界一直存在明显分歧。
  “对于是否该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所以争议很大,”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呼吁封堵漏洞,彻底关停加工贸易的,基本上都是上游多晶硅企业,因为国外的低价产品会对他们造成直接的冲击。”
  但该人士同时表示,中游的电池组件制造商则希望能继续延缓多晶硅加工贸易的期限,毕竟国外的多晶硅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一旦禁止加工贸易,改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就会增加进口关税等费用,直接拉升企业生产制造的原料成本,进而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寄希望于政府的政策保护求存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上述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扶持多晶硅企业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到中游的部分电池组件企业的利益,最终的发展出路还是要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情况正在好转。4月1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公开表示,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超过欧美等国家,成为全球供应的主力。并且多晶硅骨干企业的成本现在普遍低于国外的成本。如今国内多晶硅产业在成本、价格方面已经非常有竞争力。

作者:吴可仲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