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纪凡:新光伏“老大”

2016-05-10 09:21:32 太阳能发电网
过去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像过山车。坐上头把交椅的人都曾身价高达数百亿,但几经更迭,最后都黯然离场。现在的老大是高纪凡,天合光能的掌门人。
  「 三 」
  双反之后,光伏业内出现一个趋势: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越有话语权,越往下游越有话语权。天合光能近几年的变化也贴合了这两点。
  这两年,天合光能总有国外设厂投产或增产的新闻频繁爆出。事实上,从双反开始那一年的2012年起,天合光能就先后成立了亚太、中东和非洲区域总部,管辖区域覆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具有潜力的太阳能新兴市场。
  2015年初,天合光能与马来西亚本土的一家代工厂合作,增加500兆瓦的产能。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供货。天合的高级副总裁朱治国说,和马来西亚当地企业的合作能使公司实现地域多元化、轻资产,本土生产的战略。去年5月,天合还在泰国奠基开工,投资达1.6亿美元,计划年产能700MW光伏电池和500MW光伏组件。
  在高纪凡看来,这两个制造基地兼具成本优势,特别是对开拓发展迅速的亚太新兴市场,具有地缘优势,“会继续把这种灵活高效的制造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
  实际上,在中国的光伏企业中,大都会在目标市场设立销售部门,但天合光能似乎做的最为彻底。
  高纪凡常说:“在每个市场我们都施行本土化策略,更容易让客户亲近,而且客户也更倾向选择售后服务比较容易的本地供应商。”与很多厂家的销售总部仍然设在公司总部不同,天合光能各洲销售部门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为协调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口音的员工工作,即使是在位于常州的天合总部,也是由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员工组成,“作为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我们从股权上来说,是一家外企,所以员工的国际化是很正常的,只不过这家外企的总部在中国而已。”
  今年2月24日,天合光能收购荷兰光伏电池厂Solland Solar的全部资产。该工厂位于荷兰Heerlen,拥有约200兆瓦光伏电池产能。此次收购包括了Solland Solar的机器、设备、存货、办公用品、厂房、土地等全部资产。高纪凡将这次收购定义为公司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借此加快全球制造步伐。
  此外,高纪凡还在试图让这家企业变得更轻。他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整合制造、代工、产能租赁和外包等业务模式来增加产能、拓展市场,试图让公司保持轻资产的业务模式。
  另一个变轻的动作是,触电能源互联网。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身于电站建设与营运,也相应出现了无序竞争、概念炒作等乱象。
  “就建设太阳能电站而言,中国的政策环境还不理想,2009年敦煌招标的电价只有1.09元/度,这会大大影响投资人的积极性。我认为光照时间在1650小时以上的地区,合理的价格应该是1.60元/度,这样可以保证8%左右的年投资回报率,这个数字在欧洲都是10%以上。”高纪凡说。
  因此,高纪凡一度不愿意进入相对安全且赚钱的下游电站,他认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良性发展,必须要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更高效、精准、可控地进行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和管理。
  2015年年底,天合光能计划与远景能源的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光伏电站资产运营管理,建设光伏电站性能检测、质量评估和电量监控体系。
  “现在这个行业,大家热情比较高,在投资上也比较积极。由于上游遭遇到问题,很多人进入电站投资产业。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比较火热,很多人参与进来,把市场弄得有点乱。”高纪凡说,过度竞争又开始冒头,未来在制造业和下游产业之间会有一些新的挑战。
  “希望业内同行多加注意。”他对行业内的竞争者发出了善意的警告,似乎也是在警醒自己。

作者:周夫荣 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