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下半年我国光伏电站并网量将远不如上半年的光伏“寒冬期”,一些供应商,尤其是光伏组件供应商都期盼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可以填补其订单的空缺。
其中,国家能源局对“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工程提出建设标准、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目标等要求,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技术能力和投资经营实力强的开发投资企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选择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
而之所以业界给予了中广核500MW“领跑者”招标以高度关注,业界分析,“630”之后,“抢装潮”拉动市场的能量已经耗尽,光伏供应链需求锐减。据了解,部分电池片厂商开始接受每瓦0.275美元报价以下的订单,创新低;硅片报价跌至每片0.8美元,逼近0.78美元新低;“目前,除多晶硅原料价格还维持在14万元/吨以上,其他跌幅都不小。”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组件供应商寄望于光伏领跑者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其带来订单。不过,是否参与招标,却也不是个好做的“选择题”。
尽管拔得头筹的组件制造商不仅能够在这一项目中获得收益并提升品牌商誉,还有望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规划的光伏领跑技术基地5.5GW的市场蛋糕瓜分中占得先机。
但另一面,“领跑者计划”给予的补贴与一般电站补贴差异不大,故参与的中标企业在产品价值回报层面不会得到太高的溢价。其次,一旦落标,企业在抢占后续领跑者基地招标项目中会失去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有损自身形象。
高效组件供应仍然稀缺 不过,“领跑者计划”的确在中国光伏业界掀起了一轮研发高效组件的风潮。而这也源于想要入列“领跑者”,所不能避免的高门槛。
上述中广核招标公告显示,中广核2016年组件领跑者项目战略采购项目招标总量为500MWp,对于电池及组件的转化效率明确提出了较高要求,多晶硅电池18.5%以上、多晶硅组件16.5%以上、单晶硅电池20%以上、单晶硅组件17%以上。
除了转化效率必须达到领跑者标准之外,对于项目组件供应商,中广核对公司资质、第三方认证、信用、规模等方面做了严格限定。另外,还特别规定了2013年-2015年国内外项目组件累计实际供货业绩达到100MWp以上(含100MWp),且具有2013年-2015年国内3个20MWp以上(含20MWp)大型光伏电站实际供货业绩(非关联交易)。另外,公告还特别指出投标方须在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超过20MWp的项目中,无不良运行记录;无恶劣售后服务记录;无业主认为不负责任的技术、商务记录。
但在高标准严要求外,对于领跑者项目的建设落地,有从业人员也表达了担心,除了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招标周期问题外,在组件制造商本身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隐忧,原本能达到领跑者标准的企业就已经凤毛麟角,但有些中标企业由于生产供货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市场重蹈2015年领跑者组件供应的覆辙,在中标之后,企业出现长期无法供货的情况,拖延项目进展。
归根结底,目前我国高效组件供应稀缺,270W以上组件的产出率较低。根据晋能科技在今年SNEC期间光伏技术开发者论坛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一线供应商270W级以上的组件产出率低于10%,超过20%产出率的企业寥寥无几。
作者:于南 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