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速已降至近20年来最低。尽管如此,中国仍连续15年保持全球最大能源增量市场的地位。


2015年,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量持续增加,达到全球能源消耗的2.8%,而10年前仅为0.8%。
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1.3%,所有净增长均来自于中国的贡献,中国超越韩国成为核电第四大生产国。此外,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生产国。
在此,戴思攀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再生能源需要以怎样的速度增长、在什么时候能够开始将像油气、煤炭这样的化石燃料挤出市场呢?
“石油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比重在1877年达到了1%,过去50年不断增加。天然气达到1%是在1899年,核能是1974年,可见,这些燃料花了很长时间才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到可观的比重。比如石油基本上花了45年,才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到10%。即使过了50年,天然气依然没有达到10%的水平。因此,一种新的能源渗透进能源市场、占到一定比重,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部分原因是需要很多时间、很多资源的投入,才能够使一种新的能源规模化、达到可观的比重。另外,能源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很多设备、很多投资都有很长的生命周期,比如发电设备有40-50年生命周期,这会拖累新的能源采纳速度。”他说,根据BP全球能源预测报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会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能源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增长都更迅猛,但即便如此,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到2035年也不会达到10%,真正渗透到能源市场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得益于能源消费增长放缓和全球能源结构,来自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去年仅增加了0.1%,除了2009年外,这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作者:杨漾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