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成:能源革命 光伏将扮演重要角色

2016-07-18 13:31:10 太阳能发电网
为深入了解我国光伏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
  以储能解决弃光问题目前需要国家补贴政策
 
  中国电力报:储能是现阶段解决西部地区弃光限电问题的有效手段吗?
  王斯成:今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主要作用是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调峰调频。但是,这一政策选择的投资主体是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电储能企业,而不是国家电网。
  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正常情况下,铅蓄电池放电深度50%,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000次。考虑到技术进步,假设放电深度65%,循环寿命1500次,来算一下配置电储能的经济性。一个省5个试点,一个试点10兆瓦,持续充电4小时,有效容量要到40000千瓦时。按放电深度65%计算,需要的储能容量就是61500千瓦时,按1元/千瓦时算,整个投入6150万元,寿命期充放电电量4800万千瓦时,光伏电价平均0.8元/千瓦时,寿命期收益3840万元,就算寿命期全部用到报废,还亏损2310万元。锂电池也是一样,结论同样是亏损。这里只考虑了初投资,没有考虑利润、运维成本、利息等。因此,如果要启动储能市场解决弃光问题,对蓄电池的初投资补贴至少需要40%,或者对于蓄电池放电电量补贴0.5元/千瓦时。储能的需求已经客观存在,但是一定需要国家补贴政策,在现阶段才能把市场做起来。
 
  目前光伏扶贫面临最重要问题是收益

  中国电力报:光伏扶贫已在去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十三五”期间的精准扶贫模式之一,目前一些地方的光伏扶贫已取得明显成效,您觉得现在光伏扶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王斯成:如何保证收益是光伏扶贫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扶贫办和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两种光伏扶贫投资模式。
  第一,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模式。每个贫困户的对应项目规模约为5千瓦,每年的收益约为5000元,由政府负责投资,每年拿出3000元给贫困户,这种方式有国家投资的,一般情况下收益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政府投资的部分如何运作就非常重要了,建议每发出一千瓦时电再给补贴,不能做成金太阳工程,要改变过去的先投资建电站,再招运维的做法,现在谁承建就应给谁高收益率,在3000元收益的基础上国家再加1000元的补贴,让承建方能多有1000元的收益,让投资方收回投资成本,就可以免费交给贫困户,这是比较科学有用的方法。
  第二,集中式光伏电站模式。该模式都是商业化运作的,每个贫困户的对应项目规模约为25千瓦,每年的收益约2.5万元,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本金,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保证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不少于3000元。对于商业化运营的光伏扶贫项目,从2.5万元收益中拿出3000元,需要挤出12%的收益,企业的压力其实比较大,但考虑到土地免费、优惠贷款,开发商依然可以赢利。如果能把规模扩大,比如能够达到每户50千瓦,每年收益5万元的话,拿出3000元给贫困户,将只占收益的5%~6%,这样的话开发商的压力会减小很多,投资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如果解决了光伏扶贫收益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作者:杨鲲鹏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责任编辑:dongyiqia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