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美国能源创新组织(EnergyInnovation)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于近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方案》报告。这项联合研究成果旨在识别中国的哪些能源与气候政策能够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推动减排,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规划提供政策建议。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电力装机目标政策应配合实施
记者发现,在《报告》中所说的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减排潜力最高的政策均为碳定价,位居第二的则是能够增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的政策,分别为低碳情景下的强制性电力装机容量目标和强化低碳情景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报告》课题组对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强制性电力装机容量目标政策有一定相似性,但前者更注重成本效益,并强调由市场决定非化石电力发电量。此外,在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的相关政策配合下,改善电网灵活性的各项政策,如提高需求响应能力或储能等,将进一步提高减排量。
其实,尽管强制性装机目标政策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装机结构中的占比,但其无法确保非化石电力的调度。
与此同时,虽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发电量而非装机量为政策对象,但它可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及发电量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刘强表示,建议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电力装机目标政策配合实施,前者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提高,后者用于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输送和消纳。
SoniaAggarwal表示,“十三五”相关规划对2030年设定强有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并实现碳减排。另外,毋庸置疑,天然气在中国电力行业中将发挥更多的作用。《报告》提出,需要确保天然气发电厂仅用于替代燃煤发电厂,不与其他非化石能源发电形成直接竞争。
为有效推动中国的碳排放控制,《报告》课题组建议,中国未来应从以下五方面强化政策设计:一是要积极推进全国碳定价机制;二要继续提高电力部门的非化石能源装机目标,同时强化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相关标准;三要积极推进工业部门转型,加速去重工业化进程;四要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一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新建建筑的最低标准;五要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
作者:徐秋玲 来源:中国电力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