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风,是甘肃省的特色资源。上世纪末,甘肃开始大力开发“风光”资源,酒泉风电基地,金昌、武威、酒泉等光伏发电基地相继建成。然而,新能源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投产不久,甘肃就深陷“弃风、弃光、限电”的困局,大量风机、光伏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弃风弃光原因何在?有何破解之策?
输电通道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不久前,甘肃新能源送出工程“±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酒泉换流站土建施工完成,进入电气安装阶段。该工程预计2017年建成使用。国网甘肃公司总经理李明说,“通过这条新能源高速公路,每年约420亿千瓦时的电量直流华中地区,能有效缓解新能源消纳的燃眉之急。”
2011年以来,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电网建设迎来高峰。国网甘肃公司累计投资300亿元,先后建成750千伏西北联网第一通道、750千伏西北联网第二通道、750千伏兰天宝输电线路、800千伏天中输变电工程等,这批工程投入运营使甘肃河西断面电网输送能力从90万千瓦增长到500万千瓦,基本满足了新能源上网的刚性需求。
综合考量 统筹协调
新能源消纳是系统性问题,亟待建立全国范围的布局和规划
如何提升消纳能力,政府、电网、新能源企业的探索和努力从未停歇。例如,由电网公司搭台,政府主导,新能源发电企业将减少弃光增加的收入部分让利于用电企业,鼓励企业多用电的同时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这一做法使金昌光伏出力提高了20%。
相关专家建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立足“全国一盘棋”,建立全国范围的新能源消纳布局和规划已经势在必行。汪宁渤说,国家可以出台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的政策。比如,借鉴“西电东送”和“三峡送出”解决水电消纳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并加快跨区输电骨干通道建设进度,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范围内消纳的配额机制,鼓励全社会接受和消纳可再生能源。
日前,国家能源局已出台《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中国各省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耗总量比重,为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电力绿色证书交易、碳减排交易等配套保障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3月底召开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专题论坛上,李明呼吁,“全球能源互联网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相信,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通过甘肃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示范基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甘肃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李明看来,新能源消纳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必须采取经济、技术手段相结合,多措并举,才能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彻底破解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使“无限风光”跨越“囧途”走上“坦途”,最终还得靠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指导。业内专家指出,弃风弃光限电,本质上是能源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结果。然而,在各种审批权限不断下放的背景下,各地盲目大干快上、追求风电光电装机容量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从国家层面看,电力发展应求真务实、综合考量、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能源浪费。
作者:曹树林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