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电力产业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如发电环节实行了发电上网标杆电价,部分省份对输配环节差价进行了初步核定,销售环节相继出台了差别电价、居民阶梯电价与惩罚性电价政策等。然而,电力市场改革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电力交易机制还很薄弱,市场定价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某些业务领域的行政性垄断依然过强,管制制度与管制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产权制度单一、内部人控制甚至腐败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产业组织间的利益博弈与矛盾突出,节能高效环保机组不能被完全有效利用,弃水、弃风与弃光现象突出。此外,现行政府管制电价政策不灵活,电价调整滞后于市场供需形势与能源成本变化,不能合理地反映用电成本与资源价格,缺乏对供需机制、竞争机制与外部性的有效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电力需求出现明显放缓趋势,电力能源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凸显,如何针对新形势下的能源电力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新常态,市场化步伐加快。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在增速回落调整与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形势下要实现“十三五”规划,未来的一段时期,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与其他领域改革一起不断推进和深化,这将构成中国式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常态。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政策密集出台;二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电力经济也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三是电力市场改革落地实践,输配电价与售电侧开放等改革成为热点;四是电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电价制度更加灵活;五是更注重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六是注重顶层设计与企业共识相结合。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电力经济、能源安全。)
作者:刘喜梅 来源:社科研院能源观察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