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出视野4个月之后,能源网+智慧能源因为国家能源局的再次发声,而强势回归。2016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攒局能源领域
在工业领域,一个约定俗成的投资规律是“重资产、轻流动”。能源企业的第一笔投资,往往会用在建场和购买设备上,待公司运转到一定时期,再由“重资产”公司向“轻资产”公司转型。
而远景能源采取的“轻资产”模式,就让其更像科技公司,而不仅是风机制造企业。因为国内风机生产商普遍购买国外技术图纸,而后自行生产。但远景能源在2008年初创时的路线是,邀请专家研发高效产品,而后利用供应链采购零部件。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CEO张雷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前往国际一流风电配套企业进行游说,劝说他们将工厂搬到江阴低碳产业园。最终,这座产业园中出现了全球三大叶片生产商之一LM公司在内的诸多零部件企业,但作为“攒局者”,远景能源只完成装配和集成工作。
这种模式,与苹果的“小而美”战略有类似之处。首先,产品线的简化,让远景能源可以集中公司的优秀研发人员以及其他资源,为拓展产品线,并构筑高技术壁垒奠定基础;其次,优选合作者并聚集在同一个地方进行生产,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解决因为业务外包而对质量忽视的问题。
远景能源轻资产思路的继续延伸,则可以体现在两大平台和未来的能源体系上。
以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为例,远景能源把自己比作第三方,先结合TUV莱茵在光伏行业线下强大的组件认证和检测能力,并加入国内多家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的评估。完成“攒局”之后,其自身不会介入光伏电站的实际交易环节,仅扮演作为服务提供者和平台建立者的角色。
而对于未来的能源系统,远景表示,将会有数百亿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从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还有大量的储能电池。而远景的角色,仍然不会是厚重的资产拥有者,而是成为的机制建立者,这个机制将包含系统、法则、规律、参与方。
掘金资本数据
不难看出,远景能源预期的模式与按需交通服务企业Uber有相似之处。就像每一个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下手机就能够找到一辆出租车,车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用户的所在地点,并且将用户送至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一样,用户通过远景能源的系统,可以灵活地掌握和使用与能源有关的信息。
可以想见,依靠独家技术、巨大市场和政策支持,远景能源做成平台的客观条件已经齐备。但在做成之后,能否运营则是对于盈利模式的考验。要知道,估值高并不意味着盈利好。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Uber。
不久前,Uber已经在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市场开始盈利,即从用户支付的费用中提取25%的分成。但最大的市场——中国和东南亚,Uber依然深陷亏损泥潭。Uber将自己的亏损,归结于“由于给予司机的激励和补贴要多于乘客支付的费用”。但有人指出,其亏损的根源在于平台盈利模式。
对于整合偏向消费品领域的出租车和用户,平台模式盈利尚且需要至少3年或者更长时间,那么,面对重资产的能源行业,远景能源的难度或许更大。2年前,就有媒体问及其盈利模式,当时的回答是尚不明确。当下,其仍没有明确表示将采取怎样的盈利模式。
但是,如果盘点其资本动作,会发现远景能源有自己的“炼金”方式。
首先,这家公司从不吝惜对于高科技的大笔投入。2014年年底,美国思科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全球物联网业务总经理GuidoJouret加盟远景能源,组建硅谷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成立2亿美元互联网能源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针对的方向,即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
仅在2016年5月,远景能源就有三次资本动作——5月5日,宣布全资收购了位于挪威的欧洲第二大新能源资产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5月12日,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5月底,参与投资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公司AutoGrid。
这种类似于科技企业的做法,或许与张雷的背景有关。和诸多风机企业CEO的履历不停,他出身经管,曾在伦敦道达尔石油公司任能源交易战略分析师,并在巴克莱银行从事能源相关金融结构产品定价工作。多年成本领域的从业经历,让他给远景能源制定了控制规模成本,偏重技术投资模式。因此,而高技术产品或将是其形成模式的来源之一。
众所周知,无论是外国的苹果,还是中国的小米,但凡科技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产品,而生态系统是生发于产品,让产品锦上添花,让用户建立深度黏性的工具。而平台,则因为没有产品,前期大都需要先通过烧钱获得用户,在用户免费使用获得良好的体验之后,开始慢慢收费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向用户收费,产生盈利。而作为有制造基础的企业,远景能源的产品可以让自身的潜力不断被持续挖掘,帮助平台平稳过渡到免费到付费的临界点。
下一步,远景能源则把盈利点放在能源的数据上。孙捷指出,“只要使用的用户——电站接盘者、电厂投资人、银行、保险公司甚至设计院——有什么诉求,我们就可以通过数据开发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