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的目标装机容量来看,为了实现下半年的平衡,业内预计第三季度的光伏装机量将下跌80%。“6·30抢装潮”之后,光伏企业们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分布式光伏及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以应对今后的增长需求。
晶澳及阿特斯第二季度同样交出了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的成绩。
晶澳组件及电池片总出货量为1380.8MW,外部出货量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18.4%。净收入为41亿元人民币(6.190亿美元),同比增长51.9%,环比增长18.6%。营业利润为1.88亿元人民币(2830万美元),净利润为1.641亿元人民币(2470万美元)。
阿特斯第二季度净收入为8.05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7.214亿美元增加11.7%;计入营收的组件出货量总计1290MW。
在此情况下,阿特斯方面将减缓组件产能扩张,“我们的低成本生产结构,项目资产规模,一致的执行以及保守的策略有助于我们减轻更广阔的市场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阿特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称。
寻求救市良方
6·30之后,业内对于光伏制造业今后将面临的问题多有探讨。王勃华认为今年“前紧后松的特点已经是明显的趋势,也有量价齐跌的说法,值得警惕。”
光伏亿家副总裁马弋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光伏行业将面临下行周期共振,“全球光伏缺乏新的大国市场,传统能源周期下的政治博弈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极为严重,技术进步严重趋于同质性。”
尽管行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王勃华亦表示“下半年增速放缓,但国内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与过去相比,市场空间仍比较可观,而且国外还有更大市场等待开发,全年整体情况应该好于预期。”
这一看法也在企业的预期中得到印证。
晶澳太阳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靳保芳认为,“虽然政策的变化下半年将放缓中国市场,我们将谨慎控制资本支出和人员配备,产品销售也集中于中国以外更加强劲的市场。”
尽管预计中国的光伏安装项目显著放缓直至2016年底,但是天合光能重申,全年组件出货量目标为6.30GW至6.55GW。鉴于减少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天合光能正瞄准今年下半年满足美国和印度等主要市场的强劲需求。
而一些国外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还在不断增强。
8月23日,SMA中国·兆伏爱索在苏州发布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50kW/60kW组串式逆变器产品。这家2015年全球销售额在十亿欧元、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逆变器生产巨头此前表示“由于持续的竞争问题,其将关闭在美国丹佛和南非开普敦的生产设施,并且巩固在德国和中国的全球逆变器生产”。
贺利氏光伏全球业务单元也在几个月前宣布在中国设立亚太高级技术研发中心,随后推出两款PERC银浆系列,可大幅提高PERC电池转换率和附着力。
贺利氏光伏全球业务单元研发高级副总裁张伟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光伏生产企业在产能和技术上都是很领先的,我们的新产品是专门为了中国企业量身定制。”
除却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分布式光伏及新技术的运用也是光伏企业们寻求良方的途径。
马弋崴认为,国内分布式光伏将迎来曙光,“政策意图高度一致,不受限电、补贴拖延和竞电价政策影响等是优势,但主体风险和优质客户获取能力是瓶颈。”
新技术方面,王勃华表示“预计今年将成为先进技术特别是PERC技术的导入年,阿特斯、晶科、天合、晶澳,以及Solar Works、韩华等企业都将陆续增加PERC产能,台湾机构认为全球PERC产能将从去年的7.6GW上升到今年的13.3GW,增幅高达75%。”
作者:卢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