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是当下能源界热议的话题。互联网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具有创新速度快、通用性广、渗透性强的特点。互联网与任何一个产业结合,都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遗憾的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但还没有改变中国能源。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能源与互联网世界还有不小的差距。
四是消费方式。互联网消费方式表现为个性化、私人订制,消费者购买的范围打破了空间限制。但对能源消费者而言,能源供给仅限于少数电网企业、油气企业,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五是经济体制。互联网世界的特点是充分竞争、非公经济为主、市场主体分散。能源领域的特点是供给侧产业集中度高、单边购买、特许经营,经营者以国有企业为主。
六是组织形态。互联网世界是扁平结构和水平网络模式。能源领域总体还是层级结构,纵向链条模式。
当前,能源互联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主要原因是制度安排上还不具备条件。首先,能源行业产业集中度过高,抑制了竞争,造成价格机制失灵和供求关系失衡。其次,能源行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如大而全、小而全、“吃大锅饭”、效率不高、缺少自我约束机制等问题尚未解决。能源流通主要靠国营贸易、特许经营。第三,行政干预较多。有关部门对能源企业的管理仍是以指标控制、行政审批为主,而恰恰需要监管的网络型垄断行业监管缺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能源在国民经济中仍然是一种特殊商品,而不是一般商品。
实现能源人对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关键是让能源回归一般商品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能源供给、流通业务。彻底打破对能源交易流通的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放开能源供销价格,取消对能源价格、产量的计划管理。对能源领域中的网络型垄断行业,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改革,形成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之间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和油气体制改革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是给每一个发电机、每一个用电户安一个IP地址就叫能源互联网;也不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力调度就叫能源互联网;而是利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使能源像其它一般消费品那样进行自由交易,这才叫能源互联网。建立名副其实的能源互联网,前提是能源市场的充分发育。一旦市场化改革到位,能源才有条件像其它商品一样,利用价格机制灵活调节供给和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尤其是用电、用油、用气成本;减少能源粗放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提高消费者选择权,满足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作者: 来源:公共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