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的过剩与传统产业不同,过剩是带有成长性,是有结构性特点的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行业仍处培育期
最近让光伏界关注的另一件大事,则是连续报出低价。
不论是协鑫新能源投出了每度电0.61元/kWh的价格,还是昌盛日电和华电内蒙古在包头项目中报出了0.52元/kwh的投标价格,都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在王勃华看来,最近一些企业连续报出低价,其中也包括一些“领跑者项目”,但他表示低价的报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王勃华把必然性归为“迟滞效应”,在市场情况好的时候,价格基本持续一年多没有降低,如果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降低价格企业就不会感到惊奇;单倘若价格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突然释放一年的市场下降幅度,会带来不好接受的感觉。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光伏项目在招标、投标、中标的环节中不是马上交货,例如今年订单明年交货价格会发生改变,所以会有一个价格下降的“预期效应”。
此外,企业在开展项目的时候往往还面临战略性布局的考虑,会有很多偶然性因素影响价格。
谈到备受关注的“补贴”问题,王勃华表示,目前光伏经过萌芽阶段,尚处整个历史阶段的培育期的,现在的补贴就是为了将来不补贴,而且补贴的幅度和光伏的成本都在快速下降。
作者:张虹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