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光伏市场,将是由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驱动的市场。接下来,我国光伏企业应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出席“光伏十年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时说。
记者了解到,在效率提升、成本快速下降的双重驱动推动下,全球高效单晶需求和比重快速提升。根据预测,未来3年国内单晶需求每年约为9GW左右,海外市场随着整体年新增量的增长,单晶需求也将快速提升,预测2017年全球单晶需求为20.7GW,占比为25%。全球单晶产品需求也将会从2015年的9GW水平快速成长至“十三五”末的30GW水平。
在第二批“领跑者”基地招标工作完成后,设备制造厂商中,掌握高效技术、拥有高效产品的企业,包括晶科、协鑫、乐叶光伏、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也排名靠前。
“今后技术升级是大势所趋,在‘领跑者’招标中就可以看出,采用高效PERC单晶技术、黑硅、MWT和N型双面电池等新技术的企业优势显著,倒逼着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王勃华说。
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同理解
经过两批“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推进,尤其是在第二批“领跑者”项目招标连续爆出超低价后,业内开始出现对“领跑者”计划的不同理解。
鉴衡认证光伏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松明表示,光伏行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度电成本,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但是新技术在刚推出时面临“技术锁定”,即和传统技术、产品相比,先进技术市场导入成本较高、认知度低、推广困难。因此主管部门在2015年推出了“领跑者”计划,但194号文并没有提出来哪些是先进技术,所以在具体贯彻和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理解的不一致,由最早提出的“领跑”,到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跑”的乱象。
阳光电源市场总监张彦虎认为,2015年首个“领跑者”强调的是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的产能。2016年增加了竞价上网,成为竞价上网+先进技术的竞争,但竞价却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导致了过度竞价。
质疑声的出现,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忧,“领跑者”计划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针对此类消极声音,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观点。“竞价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过程,通过竞争可以重新洗牌,最终有利于加速推进光伏平价上网,这也是所有光伏企业的终极目标。‘领跑者’作为示范项目,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意味,不能因为出现低价就否定另一面的积极作用。应当看到,‘领跑者’计划推出一年多来,技术领先的产品普及与推广速度迅速加快。”一位在示范基地中标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者:成思思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