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未来五年将新增投资2.5万亿元

2016-12-22 15:17:03 太阳能发电网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一《规划》可谓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它将牵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启动及执行,关系到我国至2020年,能否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
 

  细分领域发展着力点不同
  分布式光伏被摆在显著位置

  不过,《规划》也总结了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面临的问题。一是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二是可再生能源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三是可再生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为化解上述问题,《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要达到7.3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亿吨标准煤;我国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要达到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约替代化石能源1.5亿吨标准煤;我国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我国要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限电地区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全面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要建立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会用电量中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的指标管理体系。到2020年,各发电企业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燃煤发电量的比重应显著提高。

  除此外,《规划》也就具体的可再生能源细分领域做出了明确的规划。

  以太阳能为例,记者发现,相对于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海洋能发电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等要求,针对太阳能,规划提出的是“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措辞,一方面意味着,管理层认为太阳能利用的产业基础、市场情况要明显好于其它可再生能源细分领域。此外,着力发展太阳能利用等产业,将是我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抓手”。

  具体来看,在“到2020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确保实现1.1亿千瓦以上”的总体目标指引下。《规划》将“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放在了促进太阳能利用的首要位置。

  《规划》提出,我国继续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积极鼓励在电力负荷大、工商业基础好的中东部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结合土地综合利用,依托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林业栽培等,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创新光伏的分布利用模式,在中东部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人人1千瓦光伏”示范工程,建设光伏小镇和光伏新村。

  同时,在分布式光伏和“光伏+”之外,《规划》还提出了有序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等要求。

  日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曾对媒体表示,“十三五”期间,需要进一步转变可再生能源发展理念,从强调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和速度逐步转变为重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行业管理的重点由开发建设管理转移到开发建设与消纳利用并重,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20年基本解决弃水问题
  全额保障性收购限电地区风电、光伏

  业界认为,我国到2020年要实现上文提及的“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限电地区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全面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具有相当难度。

  一方面,目前弃水、弃风、弃光等现象严重,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全国弃水、弃风、弃光电量达到了980亿千瓦时。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率”达到21%,超过了2013年的17%,达到历史最高值。三北地区七个省区达到或者接近20%,新疆和甘肃甚至达到了47%和45%。

  对此,《规划》提出,借助已建的特高压外送输电通道,加快新疆哈密、宁夏宁东等地区配套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确保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部并网发电。结合在建输电通道的建设进度,有序推进甘肃酒泉、内蒙古、山西、新疆准东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消纳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外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

  据整理,目前我国已建输电通道包括,哈密-郑州±800千伏直流、宁夏-山东±660千伏直流、高岭背靠背等。我国规划和在建输电通道包括,锡盟-山东1000千伏交流、锡盟-江苏±800千伏直流、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交流、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直流、晋北-江苏±800千伏直流、宁东-浙江±800千伏直流、酒泉-湖南±800千伏直流、扎鲁特-山东±800千伏直流等。

  与此同时,《规划》支出,要确定规划期内各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指标,以及全社会电力消费量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比重指标;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明确的风电、光伏发电的年度保障小时数;建立全国统一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力的补贴机制。通过设定燃煤发电机组及售电企业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要求市场主体通过购买绿色证书完成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通过绿色证书市场化交易补偿新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将现行差价补贴模式转变为定额补贴与绿色证书收入相结合的新型机制,同时与碳交易市场相对接,降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财政资金补贴强度,为最终取消财政资金补贴创造条件。



作者:于 南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