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省着力打造的七大新兴产业集群中有着先发优势。这得益于总部位于保定的英利和位于邢台宁晋的晶龙的分别发力。
一、跟随市场,调整产能布局
1月20日,英利集团9号车间内,一些设备正在拆除,准备迁往内蒙古地区。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孙国起告诉记者,出于环境以及电价成本的考虑,公司自2016年10月起,就开始谋划把部分生产环节布局到资源丰富、电价便宜的区域。
英利集团还专门为产能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制定了战略计划。新年伊始,英利领导层便向外透露了该战略计划的名称:凤凰计划。据悉,此命名的寓意在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孙国起介绍,按计划,他们除了将产业链上游的铸锭、硅片等环节外迁,还将对下游产能进行重新规划和部署,结合物流特点和市场需求,对分布在海南、天津等地的产能进行调整。
英利的举动,显示出新能源产业也在迈出结构调整的步伐。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像光伏这样的新能源产业,总是与高新技术、绿色清洁、可持续等相关联。但业内人士清楚,多年来光伏产业一直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并已严重影响和制约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分析,光伏制造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只有不断扩大规模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如多晶硅环节,规模越大,单位成本摊销也会越低。同时,企业本身希望通过扩大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挤压竞争对手的意愿,导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就此,业内人士认为,从客观角度理性分析,国内光伏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将有一大批企业被淘汰出局。但辩证来看,正是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的迅速扩张,才支撑了世界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
2016年11月,晶澳越南1.5吉瓦硅片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此前,晶龙在马来西亚布局的电池厂已于2015年10月正式投产,到2016年底,产能达1吉瓦。
业界认为,中国光伏厂家的海外布局主要是应对欧美的“双反”制裁,以避开高额税率,并继续保持在欧美市场的较高售价。
自美国2014年对中国祭出“双反”制裁后,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纷纷布局东南亚,这样的产能布局被称为第三地产能,其发展态势一直不错,相关企业获利良好。
但随着中国一线大厂海外产能竞争加剧,供应欧美市场的光伏产品价格近期出现快速下跌的局面。业界判断,这显示出第三地产能已足够供应尚有贸易壁垒的欧美两地,使得过去因贸易壁垒而成为高价市场的欧美两地,以当前价格扣除运费后已与中国市场几近同价。
如此态势之下,晶龙缘何继续海外投资?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解释,企业看中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他表示,根据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协议,发展中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更贴近市场的布局,也更有利于品牌的提升。
英利也收获了国际市场布局的利好,其在新兴的东南亚市场和日本市场的业绩不错。
作者:董立龙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