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的售电公司还未参与市场交易。售电公司要想要参与电力交易,大致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一是申报电量,二是竞价配对,三是确定价格。
【假设】
偏差电量情景模拟
某电力用户在月度交易前两天,向电力交易中心申报自己下个月用电100度,而这个交易中心对偏差电量的允许范围在±5%之内。如果下个月,这个用户的用电量为95-105度,在交易中心的允许偏差范围内,那它就不用交任何罚金。但如果它的用电量比95度要小,比105度要高,那么就要承受一定的罚款了。比如说,它只用了90度的电,那么除了电费之外,这个用户还要为它偏差的10度电支付罚金,具体每度交多少,将取决于交易中心的规定。
用户不擅长预测用电量,很可能将会寻求专业售电公司的帮助。由于电力不是大用户的主业,因此让每个大用户都精准地预测出自己的负荷和用电量,是一件不经济也不太可行的事,所以在申报电量方面,用户将会更依赖于专业的售电公司。
对售电公司而言,目前电网公司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负荷预测方法可供借鉴,一般来讲,其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影响因素分析、基础数据准备、预测模型构建、后续跟踪调整。
2)影响因素
可以看出,预测未来用电量是否精准,对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其中,除了自身的预测能力外,交易中心出台的规则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交易规则对售电公司用电量预测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因素:
影响用电量预测的几个因素
作者:领航智库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