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空心村”的光伏重生

2017-05-09 11:17:36 太阳能发电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的衰落直接影响着大同市及周边地区的民生。而随着采煤沉陷区首个国家先进光伏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的建成,光伏这个新兴产业成为提振民生的一针“强心剂”,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暮春时节,山西大同市郊依然一片萧条,零下4、5度的低温让很多生命尚在休眠期。在去
  整村搬迁 治理与脱贫并行

  事实上,类似秦家山村这样的村庄,在“一煤独大”的大同市比比皆是。当地政府几年以来一直致力这些煤矿空心村的民生建设,努力提高村民收入。但苦于无法走出传统能源产业的桎梏,效果并不明显。

  有着类似经历的小窑头村也是如此,“空心化”严重。据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镇长池文斌介绍,高山镇一共是26个村庄,大部分属于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范围,因为山里没有学校,孩子们都要到市里上学。父母跟着孩子去市里租房子住,因此,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池文斌还告诉记者,由于采煤破坏了地下水源,地下水含钙量越来越高,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只能用于生产灌溉。现在居民饮用水只能雇车到10多公里之外的镇上去购买桶装水,除了不菲的水费,每年还得支出3.5万元的雇车费。“高山镇共26个村,有14个村是靠拉水车拉水来解决喝水问题的。仅运水一项费用,就是一大笔开支。”

  为了让百姓能得到良好的安置,大同市在受损较为严重的乡镇进行试点搬迁,建设采煤沉陷安置区,实施整村异地搬迁安置;同时在采煤沉陷区无法耕种的闲置土地上建设光伏发电基地。

  位于大同煤田腹地的小窑头村即为整村搬迁的试点之一。在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小窑头村已经完成了大半工作,预计2017年9月全部搬迁完成。

  据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介绍,安置房资金由国家投资、省级投资、市县配套投资、企业配套投资和居民个人出资构成,居民只需要出资很小的一部分。

  搬迁安置措施虽然解决了沉陷区百姓最现实的住房问题,但搬迁后的农户面临着就业困难、生计无着落等问题。搬迁初期,部分村民对未来依然忧虑。

  “光伏项目的收入,给基层民生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池文斌告诉记者,如今别的产业萎靡不振,这部分收入成为部分留守村民的“救命钱”,村民对光伏产业的态度由“抵触”转化为“认可”,甚至是“期盼”了。

  高山镇副镇长王书越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有光伏项目的村子,老百姓享受了两项国家的优惠政策。第一项是退耕还林;第二项就是光伏项目的土地流转费,仅光伏项目每户的补助都在2000元以上,搬迁后的物业费、电费、水费就解决了,让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老百姓对光伏项目的支持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天天追着我们问二期项目啥时候上。”小窑头村村支书刘应介绍说,光伏项目收入不仅比种地要高,还旱涝保收,不怕天灾虫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稳步推进,村民们发现光伏不仅获得经济收益,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很多人的思想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些尚未划入光伏基地规划范围的村庄,现在也都积极要求在当地发展光伏项目。

作者:张宇 甘国治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