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在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2月底才点火的一条光伏玻璃生产线上,拉出了世界最薄的光伏玻璃——1.5毫米。这样的速度与结果不仅令玻璃行业人士感到鼓舞,更在整个光伏行业引起震动。
开启质变的技术升级
光伏产业在中国萌芽之时,太阳能电池价格颇高,玻璃价格较高是重要原因。由于技术长期被法国圣戈班、美国加殿安和英国皮尔金顿等大公司垄断,在2005年前,我国光伏玻璃全部依赖进口。仅2004年就进口约320万平方米,价格高达150元/平方米以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光伏玻璃产品及制造技术的空白,蚌埠院和中国建材工程及行业内的其他优秀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攻关,成功完成了“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正是这项科技成果,使得中国太阳能电池成本急剧下降,出口价格也随之下降,引起了美国、欧盟的“双反”调查。
该成果因此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国内各大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如信义光能、福莱特、南玻、河南安彩高科等公司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均采用这一技术建成。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及全球光伏玻璃市场分别占到约85%、45%的份额。
彭寿及他的团队将之称为“第一代光伏玻璃”,四年前,他们又提出了第二代光伏玻璃概念:轻量、高透、环保。
“十多年下来,光伏行业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资源、能耗、技术等问题始终在困扰这个行业。到目前,仅从技术来说,已经到了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血拼市场之后,大部分企业也不赚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李茂刚认为,整个光伏行业的未来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除去电池片的效率外,跟踪、双玻、1500伏渐渐成为光伏行业三大发展方向。超薄光伏玻璃的推出,无疑迎合了双玻组件运用逐渐增多的趋势。
双玻组件系由两片玻璃与电池所组成的光伏组件,取代传统组件的背板与铝框结构。早期采用的光伏玻璃难以在价格、强度、重量、透光度等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并未有大规模量产;但随着近年来的光伏玻璃技术增进,已能产出价格较实惠、强度够且又不会太厚重的产品,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品质。
双玻组件的优点多多:平均寿命可达30年,比一般组件的25年更长;生命周期发电量较一般组件高21%左右;发电衰退率约0.5%,优于一般组件。此外还有抗腐蚀、抗风砂、耐候性与防火性佳等诸多优点,可用于高湿度地带、农/渔光互补专案、多酸雨地区、高盐雾地区等。
因为玻璃的绝缘性优于金属背板,因此双玻组件可接受更高的系统电压,降低光伏电站整体建设成本。
目前市场上,双玻组件大多采用2.5+2.5mm玻璃。据李茂刚测算,采用1.6毫米的超薄光伏玻璃后,太阳能电池的重量只相当于原来的64%,采用1.5毫米玻璃的重量就更轻了。
“太阳能电池里,重量最大的就是玻璃,运输、屋顶承重都对玻璃轻量化提出了要求。玻璃更薄之后,还能提高发电效率;对玻璃企业来说,也能减少资源的耗费,降低成本。”李茂刚向记者解释。
在李茂刚看来,一期项目成功后,在二期项目上,团队对全氧燃烧技术、超薄玻璃、超白玻璃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较为顺利地使产品达到工艺要求。
与一期相比,宜兴项目二期的装备水平更高,它不仅要把产品做到世界最薄,还要打造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下线,原片不落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转型:迈向高端领先世界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SNEC2017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凯盛科技集团打出了“凯盛新能源”的统一LOGO,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参展企业之一。在展位的醒目位置,陈列着该公司生产的1.5毫米超薄光伏玻璃,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咨询。
“当时我不知道未来市场是怎样,但相信它会更好。”李茂刚坦言,在当初决定生产超薄光伏玻璃时,他并没有过多考虑市场需求的问题。
产品是否有市场,客户说了算。在光伏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的40分钟里,李茂刚接了两通电话,都是询问超薄光伏玻璃的进展。
“亚玛顿正等着我们供货呢。目前已经谈好了3GW。”他对电话另一头的人说。
在宜兴诞生世界最薄光伏玻璃,在李茂刚看来,这是天意,也是必然。
经历过一次重组的远东光电,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已经建设了一半,所以重启这一项目速度就很快。另外,江苏是我国光伏产业聚集地,身处其中的宜兴占据了地利,不仅能及时向下游客户供货,还能与其共享库房。
就在不久前,“2017全球光伏20强排行榜”发布会在上海浦东举行。“2017全球光伏企业20强(综合类)”中,江苏光伏企业表现突出。前5强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偕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占据前5强中三强位置。
而中国建材集团介入后形成的混合所有制运营模式,是这一项目能够有迅速进展的关键。它既带来了央企的实力和规范的管理,又有民企的活力和执着的信念,两者的有机结合孕育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动力。最终,这一原先面临困境的民营企业一下子从游击队变身中央军精锐部队。
近几年来,凯盛科技一直在和超薄玻璃“较劲”。先有0.2毫米、0.15毫米电子信息显示玻璃挑战行业极限,如今又让光伏玻璃做到1.5毫米的极致。在玻璃行业大多数从业者仍在纠结价格涨跌时,他们又一次以创新之力诠释科技的力量,让玻璃行业迈向高端,为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添上玻璃的光芒。
作者: 来源:中国建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