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为了打击对手,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在1970年的时候,沙特的石油还是卖1.8美元/桶,然而在危机爆发之后,石油的价格便迅速突破10美元/桶。 这给当时的石油消费大国美国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替代能源的关注,于是为
我翻看了FSLR过往的590条公告,发现公司在那时也是“大跃进”的一份子。在2006年,FSLR的产能还不到100MW,然而进入2007年之后:
1月25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一个工厂,产能为10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8年下半年投产,雇佣约500人,享受15年的税收优惠;
7月9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二个工厂,产能为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上半年投产。
9月27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三个工厂,产能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上半年投产。
11月5日,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建造第四个工厂,产能120MW,总造价1.5亿美元,预计09年下半年投产。
短短一年之内,四次宣布扩产,产能扩张幅度超过500%!
同年7月,通过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近7亿美元,要知道此时距离IPO不过才九个月,IPO募集的资金规模也只是4.6亿美元。
终于在雷曼倒闭的那一年,投资者的情绪到了最高潮:
2008年5月16日,FSLR的市值达到巅峰的248亿美元,估值是当年收入的20倍(下图白色线是FSLR股价,时间为2006年11月 - 2011年12月)。
在与标普500指数(上图橙色线)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后来FSLR股价恢复的力度并没有赶上市场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当时光伏的暴利吸引了无数新玩家,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厂商,整个行业开始进入低价恶性竞争的阶段,这一点从FSLR急剧收缩的毛利率即可看出。
尽管FSLR的毛利率受到严重侵蚀,但公司在降低成本这方面,其实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们用数字说话:
2007年第四季度的时候,FSLR的成本是1.12美元/瓦,而到了2013年第四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0.63美元/瓦(出于“商业机密”的原因,FSLR往后不再公布具体成本)。
算下来,FSLR成本的年均下降速度约9%,而目前中国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代码:JKS)可以做到10%,相差并不远,所以FSLR并不是输在速度,而是输在一开始的起点。在2013年第四季度,JKS的成本是0.48美元/瓦,比FSLR低了24%,当大家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这24%就变成了一道永远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地成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政府支持力度等等,这些都属于客观的不可控因素,在短期内并没有办法扭转(FSLR内心:“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
结果,以FSLR为代表的欧美组件厂商只能通过发起所谓的“双反”(即“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来保护自己。在2011年 – 2013年期间,美国和欧盟都开启了“双反”调查,并裁定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虽然在欧洲和美国都有“双反”的保护,但由于德国从2010年就开始削减光伏补贴,FSLR将收入的重心逐渐转向美国,并延续至今。
公司的股价也在2012年 – 2015年之间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光伏组件的价格在2016年又开启了一波跳水,导致股价在上个月又一度被打到了25.56美元的低位。
如果成本按照旧有的路线前进,FSLR可能这辈子都走不出美国了。管理层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便于去年11月宣布,跳过没有竞争力的第五代产品(Series 5),直接将生产线升级到成本更有优势的第六代产品(Series 6)。
作者:钱伟大 来源:三钱二两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