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碲”:会是太阳能进化的捷径吗?

2017-07-10 08:16:27 太阳能发电网
从深海海床采掘的高纯度碲矿是高效太阳能光伏板的核心原料。那么问题来了,减碳与海底环境保护,孰轻孰重?
  大西洋海底山脉大量碲矿藏的发现仿佛证明了,需求会带动探矿的发展。据参与发现碲矿的MarineE-Tech项目的英国科学家证实,此次发现的碲矿石纯度尤其高。大多数碲都是铜矿开采的副产品,因此产量相对较低,而此次海底矿藏样本中的碲含量纯度比陆地上高出了5万倍。
  采掘海底矿藏将会非常困难,且对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发现碲矿的海底山脉顶部位于海平面以下1000米,距离最近的陆地数百英里之遥。
  即便在干燥的陆地上,采矿对环境而言也绝非好事,不仅迫使当地社区迁移,毁坏森林,给大地留下巨大的伤痕,而且无论如何防范,都极易导致地下水污染,
  在深海又如何呢?考虑到这一过程涉及的技术挑战和海底原始生态系统,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能直观地猜想到深海采矿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难怪虽然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沿海有开采的计划,但都还没有真正执行。事实上,没有迹象表明,近期内我们能够在如此深的海底采掘碲矿。
  然而,这种资源的存在,或者说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电池这种依靠稀有材料或高风险工业流程的产品的存在,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些都是有用的低碳技术,但它们是否也需要遵守环境伦理?

  如何看待光伏组件生产过程的污染?

  常有人认为,从事可再生能源相关工作的人都是穿着凉鞋、热衷环保的左翼分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可再生能源行业现在很大,它的终极目标是取代化石燃料,所以我们有理由担心这种扩张可能会伴随着法规的松懈。
  我们知道太阳能在根本上是好的,但我们真的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吗?或者更直白地说:如果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前提是开展与化石燃料行业规模类似的采矿和钻探,相关的隐患也不会少,这我们能忍受吗?
  依我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别无选择。毕竟大规模使用太阳能仍能抹去我们的碳排放,有助于遏制全球变暖和随之而来的灾难。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太阳能行业的日渐成熟,它的起点也更高、更环保。例如,碲化镉发电组件的成本之一便是材料的回收,像碲这样的稀有资源能够在电池板20多年的寿命到期后回收利用(相比之下,化石燃料发电过程中,原材料化为熊熊的火焰和大量的碳,无法回收)。
  与石油或煤炭行业相比,太阳能电池板相关采矿造成的影响可能极小,但并非毫无影响。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或许得调整自己的预期,把这一点也考虑进去。
  在一定程度上,采矿寻找太阳能或风能所需的材料会造成破坏,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也并非零污染。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可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浮士德契约。很不幸,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作者:乔恩·梅杰 来源:中外对话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