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往年光伏“630”抢装潮后“断崖式下跌”的走势,多晶硅料的价格在近期出现了疯狂上涨。 价格一路攀升 下游压力剧增 根据研究机构PVinfolink的价格研究显示,国产硅料价格近期一路攀升。7月27日,硅料均价128元/公斤;8月2日,均价135元;8月9日均价140元;而且后续仍有攀升势头,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已触摸
供需失衡局面恐将持续
虽然多晶硅料大的扩产项目不断涌现,但进展较为缓慢。且下游硅片扩产也在不断进行,多晶硅产能增长速度低于硅片。未来,供需不均衡的局面仍将持续。
另外,纵观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和市场自身平价上网的需求,高效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尤其是高效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从硅片到电池组件的产能都在快速增长,高品质硅料供给不足的矛盾会愈发突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面对记者的采访,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一是,对于拥有先进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多晶硅企业扩产项目,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大力扶持,鼓励先进技术项目加速上马。当然,多晶硅企业自身也要苦练内功,除了降本,也要在硅料品质提升方面加强投入,以顺应高效化产品的时代。
二是,我国于2014年8月实施的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措施,国家层面和行业内部也应对其效果进行重新讨论和评估。
实施此项措施的初衷,是为了营造多晶硅行业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应该看到,在包括双反政策的影响下,在业内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多晶硅产业早已不再弱不禁风,已成为行业翘楚。不仅总产量世界第一,成本也极具竞争力。相当部分企业可变成本已做到了每公斤10美元的水平,新特能源甚至低于7美元,大全新能源也只有7.4美元,远低于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
同时高品质硅料方面,在国内无法有效满足的情况下,进口海外硅料是刚需,禁止加工贸易,反而削弱了下游厂商的竞争力。
在我国多晶硅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背景下,放开加工贸易,有利于进一步充分竞争,促进多晶硅行业技术进步,并提高中国光伏整体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光伏上下游唇齿相依 应共同协力发展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刘丹,近期在第十一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指出,希望在面对外部的贸易保护措施时,中国光伏产业能够推动行业自律和上下游合作,实现全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中,光伏与多晶硅产业唇齿相依。多晶硅供应受制于人,光伏产业也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从短期和微观上看,上下游之间各有利益诉求,这纯属正常,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上下游更多的是共同发展的利益。上下游要多沟通,尽量寻找利益共同点、平衡点,把握最大公约数,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希望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同心协力,真正形成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第一优势。
作者:张世祥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