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为全面贯彻
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支持青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支持济南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推动济宁、日照、淄博、青岛空港、即墨等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市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延伸服务功能。推进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无感知”和“低感知”监管方式。推行“服务大使”制度,加强重点外资企业点对点直通包办服务。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根据国家部署,有序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跨境资产转让政策创新和融资租赁试点。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实现优质优价、优进优出。鼓励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品牌产品出口,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扩大金融、文化、旅游、建筑、软件、研发设计、中医等服务出口。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完善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国际中转集拼、保税展示交易等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支持济南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烟台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临沂创建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试验区,威海创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重要消费品集散区。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支持青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飞地经济”。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区经济联系,构建地区间协作发展机制。

第八章拓展动能转换新空间
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坚决避免各自为政、同质竞争和低端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系统谋划推进区域、城乡、陆海和减排节能统筹发展。
第一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打造区域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性制度作用,健全基于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配套政策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形成各类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严格保护好生态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开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重点水源地、湿地、国家森林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探索推进“多规合一”,依法开展战略环评和园区规划环评,提高空间治理能力和管控效率。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实施重点产业集聚工程,推动企业入区入园,打造若干产业功能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做好省级项目统筹,谋划推进一批补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层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区域关键性大项目,探索各市间重大园区、项目的联动协作机制和利益分成机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评估调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沂蒙革命老区整体发展,在全国打造率先脱贫、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典范。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济莱一体化、济淄一体化、济泰一体化、青潍一体化、烟威一体化等区域协作发展。强化规划政策协同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共赢发展。创新区域合作的组织保障、规划衔接、资金分担、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等机制。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推进撤县设市、设区。
第二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开放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水平,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边界,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完善中小城市产业分工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等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省级投资基金安排、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三挂钩”政策,稳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支持武城开展产城融合试点,探索就地城镇化路径模式。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城市老城区有机更新。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开展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推动县域融入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引导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转移支付、土地供应、资金筹措、人才支持、项目建设等方面向县域重点倾斜。支持新泰、龙口、广饶、岚山区、淄川、威海南海新区、齐河、滕州等有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格,支持罗庄区、日照空港等有条件的县区创建省级开发区,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暖、信息、环卫、排污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健全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坚持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引导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有序建设。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发挥好群众组织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幅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第三节统筹陆海联动发展
坚持陆海资源互补、陆海发展并举、陆海安全并重,综合考虑陆海承载能力,协同推进陆海开发、建设和保护,实现陆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陆海统筹管理模式。全面开展陆海产业规划衔接,繁荣发展湾区经济。以临港临海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海洋信息联动
作者: 来源:山东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zhang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