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为全面贯彻
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大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激励力度,支持民营资本通过资产收购、产权受让、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国家规定必须保持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外,可允许民营资本控股。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建立和落实重大事项论证和决策机制、内部制衡和风险控制机制,强化战略管理、基础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落实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产业升级等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性成本。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充分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资源性产品、垄断行业等领域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加快落实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措施,实行网运分开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建立企业投资市场主导、融资渠道丰富畅通,政府管理简明规范、职能转变务实到位,宏观调控稳健高效、法制体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通过规划布局、技术标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健全PPP模式制度,推行代理制度,建立合理投资回报和多样化退出机制。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严禁违规担保,严禁通过各种方式变相举债,建立地方债务风险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推进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注入优质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存量资产证券化,承接运营政府投资设立、整合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债券投资、受托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管理、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试点业务,支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间资本投融资控股公司。
第二节创新引领动能转换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提高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超前谋划布局,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在人工智能、无人技术、生命科学、量子技术、纳米科技、空天海洋、轨道交通、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在山东布局,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试点)、大洋钻探船等。筹建好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强技术开发与集成、装备研制与大规模应用,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创新中心、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专利基础信息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重点突破和示范应用。实施企业创新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推进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拥有高端品牌产品的国际领军企业,壮大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跳跃式发展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支持大型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交易,打造链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创新网络。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激励评价制度,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和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在潍坊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推进青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支持东营、日照、聊城、滨州、菏泽等市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青岛蓝谷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威海创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强网上创新工厂、虚拟创新社区、院士创业园等建设。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培育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和并购基金。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省。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军民产业、科技、人才、基础设施和军队保障社会化等方面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发展格局。以推进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提升烟台、威海、临沂3个示范市以及环翠区、长岛县等6个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强化军地、军民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